今天,一位朋友向我的一群读者分享了他被德国中资公司解雇的经历,引起了很多群友的热烈讨论。 我在读书的同时,为朋友们感到委屈,同时又觉得有必要把这些现象记录下来。 虽然我个人没有类似的经历,但我认为作为一个在公共平台上写作的人,我应该承担一些社会责任。 既然我群里也有读者有这样的经历,我也应该收集信息,让更多的朋友知道社会上存在这样的现象,也给大家一个适当的提醒,尤其是刚刚步入社会的应届毕业生。 小鲜肉。
01. 我因请假去看医生而被解雇。
事件起因是,一位朋友刚刚在德国与一家中国公司签约并开始工作。 由于工作任务重,每天要在座位上坐9个多小时,上班第三天他突然出现坐骨神经疼痛。 因为疼痛难忍,我跟老板说我需要请假去看医生。 同时,他也诚实地告诉领导,他前段时间也出现过类似的问题,不过后来已经好了,只是这次突然发生了。 领导们听完后,进行了内部讨论。 考虑到这位年轻同事刚入职,他们认为如果他有坐骨神经痛,可能不适合这份工作。 于是,到了最后职场 私人医生,领导找到了这个小伙伴,对他说:“你不用继续工作了,明天带上你的工作合同,我们把这三天的工资算一下。” 虽然这位小伙伴觉得很突然,但考虑到自己因为身体问题无法适应这份工作,还是同意了。
这件事很快在群里引起了讨论。 一群朋友询问公司有没有工伤医疗保险。 涉事朋友解释说确实如此,但公司不愿承担责任。 他和他的老板解释说,他需要每小时站起来走动一下才能保持活力。 但领导认为走动会产生噪音,很容易影响办公室其他同事的工作; 其他群友也询问了签订的合同类型,该朋友解释说,他拿到的是有限合同,需要先通过六个月的合同。 试用期内,可以获得正式合同并申请工作签证。 由于他刚工作几天,公司借口他还没有注册为信息税务师,只需将工作合同返还给公司,不需要等两周就可以辞职。 。
在与公司讨论此事的过程中,朋友对公司的做法感到心碎,放弃了再次到这家公司工作的想法,于是同意退回合同。 不过,事情发生后,他也想了想。 我仍然感到不舒服:一开始是因为隐瞒病情而感到内疚。 对于给公司带来的不便,我深表歉意,但后来,他也觉得公司的处理方式不当。 毕竟他的初衷只是为了看病。 以后能不能工作应该由医生决定,公司却带头解雇了他,甚至在他面前嘀咕:“如果你在面试的时候提到这个情况,我们到时候就有别的打算了。”时间。 ”
群里的朋友看到后越来越生气。 有群友忍不住说道:“不要透露你的病史,这可能与之前的病无关。” 有些人已经开始在灵魂深处发问:“为什么公司不允许人走动?其他人都被钉在座位上了吗?” ” 涉事朋友补充道:“他们9小时内只起床3、4次。 他们通常很忙,没有时间聊天。 公司作风像德国一样严格,但加班方式却很中国。”
由于工作压力大,我们的伙伴前两天工作时间是早上9点到晚上18点30分,没有午休。 但即便如此,老板还是对他先离开办公室感到不满。 当时我的朋友坐了一整天,腿脚不舒服,所以他就在一天结束时离开了(其他领导和志愿者还在办公桌前工作)。 回到家,他打开手机,看到老板分享的一篇文章,“现代年轻人不愿意加班学习东西,野心太大。”
02. 面试时被问及我的感情状况。
或许是因为这件事涉及一家在德国的中国企业,而且很多群成员都有过和中国企业打交道的不愉快经历,所以这件事开始在群里发酵,也引发了群成员的激烈讨论。 。

有群友提到,采访时,一家中资公司问她是否有男朋友,男友的职业是什么。 他们对未来有什么计划? 这其实是一个非常私人的问题,不适合在面试时问面试官。 因此,当时群里的成员就直接回答:我有男朋友,但我不认为我找工作和男朋友有直接关系。 其他群友纷纷附和,还有几个幽默的群友调侃道:“你可以问一下,你对我男朋友感兴趣吗?要不要他来面试?” 有朋友直接得出结论:“工资不高,但要求过高”。
没想到,后来有多名群友表示也曾被问到类似的问题。 面对大家的困惑,有人猜测:“或许是怕女孩参加工作后休产假生孩子。” 顿了顿,他又补充道:“付了。” 也有朋友愤怒地建议:“以后我们就直接问面试官,你有男朋友/女朋友吗?” 看到这里,刚刚在群里分享自己被医生预约开除的朋友也加入了讨论:“昨天我退合同的时候,老板还问我说,‘你男朋友在吗?他会帮你搬家吗?’” ? 我希望这只是一个随意的问题,但还是感觉很奇怪。”
读完后,我的第一反应是,这家公司绝对不是随便问的,而是想看看这位朋友身边有没有懂法律、能支持他的人。 巧合的是,群里还有其他朋友和我有类似的想法。 她建议:“下次你可以在面试时有意无意地提到我的男朋友是律师,或者我未来的岳父是工商界的人。看看对方会怎么做?” 其实,这有点像童话里的“假力量”。 尤其是我们这些背井离乡到外地打工的人,更需要“虚张声势”,让别人不敢轻易欺负我们。
其实我面试的时候也被问到了我的家庭情况,而且是我的德国老板问我的。 站在小公司的角度思考后,我觉得这个问题有三个目的:第一是考察你的时间。 雇主想知道你是否有很多时间。 如果你是单身,一般来说你会有更多的时间加班。 如果你有孩子,那么你会把孩子放在第一位; 第二是检测你的稳定性。 。 因为我们是农民工,所以雇主想从我们的家庭情况看我们未来留在这个城市的机会是否大。 假设你的另一半在另一个城市工作并且每天必须通勤,那么你将来很可能会搬家。 第三,小公司更看重的是你身边的资源。 当一家小公司招聘你时,它不仅雇佣你,还雇佣你周围的网络。 因此,你的合作伙伴在行业中的地位也会影响你的雇主是否看到其中的商机。 如果你的合作伙伴有机会与他们合作,那么他们将有更大的机会考虑雇用你。 如果你的伴侣是学法律的,那么他们会小心提防你职场 私人医生,以免被拖入诉讼。
所以,其实大家在面对这样一个问题的时候,你可以想一想,以后你要怎么回答。 有几种可能:第一,你可以避免回答,因为这是你的私事;第二,你可以不回答。 第二,你可以诚实地回答,也可以“夸张”地回答,让对方不敢得罪你。 第三,你还可以反问对方一个问题。 我自己的经验告诉我,如果你适当地夸大你的答案并反问对方问题,你就能更好地在职场生存。
03.在德中资企业的奇迹经营
聊天结束,大家纷纷打开聊天框,畅所欲言地讲述自己在求职路上遇到的各种神奇操作。 比如,有位朋友在中国公司实习时,公司了解了他父母的工作情况,对父母在中国的资源非常感兴趣,想要一起工作。 于是,公司向他提出了这样的办法:“我们会给你提供一份长期的工作,但你的工资由你的父母承担。”
这短短三句话的故事彻底引发了集体公愤。 大家纷纷谴责:“以长期居留为诱饵,你以为我们没有他们就不能留在德国吗?” 有人回复:“现在留在德国并不容易,很多学生想要实习职位和工作签证机会,愿意继续以最低工资工作。” 分享故事的朋友解释道:“公司认为这可以为我提供一个向他们学习的平台,然后利用我在德国和中国父母的资源,让我们互相利用。”
另一位朋友说,他今年寒假申请了一些公司实习岗位。 后来,疫情最严重的时候,一家中国公司给他打电话,询问他是否可以去上班。 朋友说,他去不方便,因为疫情很严重。 没想到,中国公司却让他放心,说没关系。 他们的口罩我们提供了足够的物资和防护服,住宿也包括在内。 朋友立刻拒绝了。 用他自己的话说:“如果你现在不重视别人的安全,将来你一定会无情地剥削他们。”

还有一些操作相比起来并不新鲜,所以我不再进一步讨论它们。 例如,中国银行只招有永久居留权的人。 一些中资企业的员工因订婚或结婚而想请假时,会反驳:“你看,办公室里的某某比你大,还没结婚呢。” 总之,大家都愤愤不平地分享了自己的亲身经历。 奇迹般的手术后,我们得出了一个既悲伤又好笑的结论:老乡遇见老乡,就从背后开枪。
04.神奇的操作不仅仅限于中资公司
有人问,这仅限于中资企业吗? 并不真地。 一些团员在采访德国当地小公司时也遇到了一些难以理解的操作。 例如,他采访了德国一个村庄里一家回收废硬币的小公司。 当他坐了6、7个小时的火车去那里面试时,公司老板让他先研究一下如何从中国回收硬币到德国,探路后再决定是否雇用他。 我朋友当时的反应是:再见! 他两次去面试,第一次都没有报销路费,第二次在朋友的强烈要求下,才勉强给了一堆硬币。
因此,无论是哪个国家的公司,很多小公司的规章制度都需要完善。 我也是在小公司工作,所以想起来就想哭。 但小公司真的就不能去吗? 我的建议是,如果你刚进入职场,有能力的话先去大公司。 几年后,如果你在大公司遇到瓶颈,升职不了,不妨考虑跳槽到小公司当领导,磨练自己的团队领导能力。 因为我在大公司和小公司都工作过,所以下次我会考虑给大家举例,分享一下两者的优缺点,以及什么时候、哪个公司更适合。
05.如果你被欺负了,我们互相帮助
现在,我先给我们群里所有受委屈的朋友们一个拥抱。 一想到出门在外,很多时候我都受了委屈,无处诉说,也没有人支持我,我就觉得很对不起大家。 扪心自问,我自己也是在职场“被欺负”长大的,也把公司视为剥夺我们的强大一方。 所以,我愿意把我的经历分解成小故事与大家分享。 如果以后遇到和我类似的情况,在我的基础上想想如何做得更好。 不要害怕,我们都还年轻,正在从错误中吸取教训。 只要我们肯反思,就一定会取得进步。
通过今天的讨论,我意识到我不应该将我的小组命名为“马铃薯国家生存指南读者小组”,而应该命名为“德国职场生存互助小组”。 如果我只是追求你成为我的读者,那是没有任何实际用处的。 希望大家能够团结起来,以后无论是你还是别人遇到委屈、困难,都能互相打气,互相帮助。
最后借用群里一位朋友的一句话来结束:如果你在职场中遇到神秘行为或者不讲理的同事,那你就换组织或者你就换组织。 但不要忘记一件事:你自己的利益一定要为自己争取! 如果你在这一点上放弃,没有人可以帮助你:如果公司今天要求你做出决定或签署一份文件,不要突然这样做并告诉他们你想回去想一想。 只要你坚持不做,他们就不能强迫你做。 这样,你至少可以腾出时间去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