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就业人数再创新高,象牙塔之外,我们正面临就业寒冬。 90后职场新人如何在新择业观影响下规划职业生涯,赢在起跑线?
“你总说毕业很远,转眼大家就各奔东西了。” 时光飞逝,时光飞逝,每年又到了很多学子的毕业季。 青春、情感、毕业照、校园民歌等毕业季特有的元素,让人不知不觉地怀念、陶醉于白衣飘飘的往日岁月。 当这场青春盛宴渐渐结束,毕业生们又不得不回来面对冰冷的现实——就业。
“史上最难就业季”、“史上最难就业季”等媒体触目惊心的标签无时无刻不在提醒毕业生们找工作之难。 事实上,这并非媒体的危言耸听。 就业压力逐年加大。 今年就业人数接近1000万人,再创历史新高。 找工作难是可以理解的。 学生“毕业即失业”的情况并不少见。 “碧石族”、“碧生客”、“来霞族”、“小飘族”等网络术语都形象地描述了这一群体。
象牙塔外的就业困境
毕业一年后的陈思宁,投了上百份简历,参加了几十场招聘会,仍未找到合适的工作。 大专毕业后,为了省钱,他和四五个人一起住在北京五环外的合租屋里。 这期间,陈思宁也做过一些兼职来维持生计,但终究维持不了多久。 他告诉记者,如果没有工作消息,他会再给自己半年时间,回到山东老家。
陈斯宁并不是唯一一个陷入就业困难的人。 五环外很多居民区的铺位都住满了尚未在北京找到工作的应届毕业生或已经毕业的毕业生。
对此,专业人士分析,学生就业难的主要原因是学生在校期间立场不坚定职场新人的成功之路,受社会诱惑而忽视了学习的重要性。 自身能力没有得到提升,无法满足用人单位的要求。 。 其次,很多毕业生对外部环境和自身情况没有清醒的认识,无法达到高水平或低水平。
此外,学生所学到的知识与实际情况脱节。 大多数雇主对招聘人员都有工作经验要求,因为他们不愿意承担适应工作所需的工作时间。 专家表示,这个原因也会导致大量学生毕业后失业。
一方面,90后毕业生抱怨就业压力大、就业难; 另一方面,求贤若渴的用人单位疯狂抱怨招工难,符合岗位要求的毕业生少之又少,90后员工跳槽频繁。 人员不稳定。 现有职位与申请人的条件之间存在极大的不匹配。 在复杂的形势下,矛盾也在酝酿。
您身边可能有急需就业的毕业生,相信您也为他们花了不少心思。 在如此严峻复杂的就业形势下,如何引导90后毕业生赢在职场起跑线?

90后职业选择的变化
与70、80后择业时注重稳定性和薪资不同,调查分析显示,如今的90后择业观念发生了很大变化。 他们最注重的是公司对员工的尊重,其次是“完美”。 福利待遇”和“有竞争力的薪资”。 90后的小高对此评价道:“像我曾经实习过的公司这样不尊重员工的公司会让我很沮丧。”
今年,90后更加注重发展空间,在择业方面表现出更大的“野心”:76%的90后希望从事核心业务工作,而只有24%的受访者希望从事核心业务工作。愿意接受基本工作。 超过80%的90后希望在工作中获得晋升,“钱多、工作少”不再是求职的首要要求。
另一份《2016全球人才调查中国数据》报告显示,与以往求职者青睐国企不同,国企对90后的吸引力正在逐渐下降。 18%的商科学生表示,毕业后想进入国企的比例低于2015年的20%和2014年的25%。同时,本土互联网公司对学生的吸引力不断增强,原因是“创造力”、“动态工作环境”、“快速发展或创业型”和“创新”。 刚毕业的王若馨拒绝进入父母梦想的国企。 虽然国企稳定,福利较高,但她“很欣赏类似谷歌那样轻松、自由、富有创造力的工作环境,想进入一家创新型企业”。
从职业选择的角度来看,超过70%的90后毕业生将实现自己的职业生涯视为工作的意义。 他们认为工作不仅是谋生的手段,更是实现人生意义的重要途径。 90后毕业生小张梦想成为一名设计师。 她从小就喜欢为各种娃娃制作衣服。 毕业后,她想和几个好朋友一起创办一个工作室。 虽然知道这条路会很艰难,但小张已经做好了迎难而上的准备,以追随自己内心的想法。
90后出生和成长的社会环境与70后、80后不同。 他们从小就过着相对丰富的物质生活,深受互联网思想影响,接受更加轻松前沿的教育,更加注重自身感受和未来发展。 这些或多或少都体现在90后的职业选择上。 家长和长辈不应固守己见职场新人的成功之路,在理解和尊重90后职业选择的前提下,为他们的职业前景提供建议。
在规划你的职业生涯时,避免在申请工作时一步一个脚印。
2008年,袁杰刚毕业就遭遇了金融危机。 虽然找工作不容易,但为了避免“毕业就失业”,他想随便找个销售岗位,先干起来。 结果,经济形势影响了他的销售业务。 袁杰换了两三个公司,却依然无法改变他不稳定的收入和动荡的生活。 元杰发现他的一个同学是一名训练师,而且看起来成绩还不错。 他也想换工作试试,但投了简历也没有任何回应。 随着毕业生年年涌入市场,就业机会越来越渺茫。
职业规划师分析,袁杰目前在职场上迷茫的原因是他在职场上一步一个脚印,没有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制定职业规划。 他的职业发展会缺乏重点和方向。 职业规划就是根据自身情况、当前机会和约束条件,为自己确立职业方向和职业目标,选择最适合自己能力的职业。 在此过程中,确定教育计划并制定行动计划以实现目标。
职业规划者强调,职业规划帮助规划者重新认识自身价值并增值,发现新的职业机会,提供奋斗策略,从而提升职业竞争力。 职场新人想要赢在起跑线,就必须明确规划,并在实践中逐步调整自己的职业规划。 明确的发展目标和思路,可以帮助职场新人在短时间内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指导未来的职业发展。 只有磨刀霍霍,制定完整的职业规划,才能一步步走向成功。 然而“走一步看一步”只能一步步走向混乱。 别说规划未来的职业,就连找到一份适合自己的工作都很难。

及时给自己充电
即使你找到了一份好工作,你也不能高枕无忧。
随着职场竞争的加剧,很多职场新人在工作中越来越感觉自己的能力不足,利用下班时间充电就成了理想的选择。 职场规划师建议,职场人士在制定职业规划后,应根据各阶段的职业目标,及时对专业能力、社交能力、思维能力等方面的不足进行自我充电,如考取证书、刷新最高学历等。资格、参加互联网教育培训课程或通过阅读提升能力等,保持职业发展的连续性。 充电的时候要考虑职业发展的阶段。 不要目标太高,给自己增加不必要的时间和财务成本。
比如,有的大学生刚刚步入职场,想读MBA给自己“镀金”。 事实上,这个阶段不需要MBA学习经验。 企业的中高层管理人员需要更多的理论来指导管理实践,他们才是真正需要MBA的人。 新人初入职场时,读MBA只能拓宽知识面,而不能提高工作能力,与现阶段的职业规划不相符。
职场充电关系到职场新人未来的职业发展。 职场新人在职业发展的每个阶段都需要不同的充电方式。 但需要指出的是,充电需要结合职业发展阶段的具体属性,不能一概而论,否则充电不会成功。 ,效果适得其反。
把跳槽变成“撑杆跳”
俗话说:“人动则生,树动则死”。 当跳槽季到来时,很多职场人士都按捺不住想要跳槽的想法。 调查显示,薪资低、工作内容不理想、平台发展有限、公司机制过于僵化、同事之间不和谐等因素成为人们跳槽的诱因。
据麦克斯研究院统计,2014年大学毕业生半年内离职率为33%。 最新统计显示,90后已经采取实际行动跳槽(包括正在办理出入境手续、更新简历的90后)。 比例高达74.8%,其中80后比例已超过70%。 职场新人频繁跳槽已经成为当下职场新常态。
然而,职场跳槽是一项“技术活”。 如果想在跳槽过程中不断提升自己,把跳槽变成“撑杆跳”也需要规划。 避免盲目跳槽。
职场如战场。 没有远见,职业发展之船随时都会搁浅。 职业生涯规划使上班族能够明确自己的职业方向,为选择新工作时提供有依据的选择,增加“撑杆跳”成功的概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