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日举行的2017广东省毕业生就业市场上,求职者正在查看紧急招聘信息。记者郭栋摄
三大重点人群求职须知(一)
介绍
就业是民生之本,直接关系经济社会发展和民生改善。 新形势下,大学毕业生、新生代农民工、去产能人员三个重点群体的就业,事关就业政局的稳定,可以起到稳定器的作用。
三大重点群体就业情况如何? 近日,记者实地走访“春风行动”紧急招聘会、毕业生就业市场、去产能场所,记录求职过程中的感想,希望能为政府部门和企业提供一些指导。就业公司在其就业工作中为重点群体服务。 借鉴。
湖南新闻网讯(记者郭栋)全国高校毕业生数量仍处于高峰,连续五年超过3.5万人。
“赶紧找工作!快点……”正当社会各界期盼大学毕业生尽快找到工作时,一种反其道而行之的“慢就业”新现象却出现了。 毕业后不急于找到工作的“慢就业”现象在80后大学毕业生中尤为普遍。
出现“慢就业”的原因是什么? 对用人单位乃至经济社会发展有何影响?
为什么选择“慢就业”?
2月9日,还没考上研究生的于家明来到省城找工作。 今年毕业后,于家明没有去找工作,但仍打算在家考研。
“我并不急于工作,我想用考研来改变自己的命运。” 于嘉明说,他身边选择“慢就业”的人逐渐越来越多。 其中有一些是考研的。 如果一次不及格,他们就会再考两三次。 也有一些人已经多次参加公务员考试或打算创业。
记者发现,一些人选择“慢就业”养精蓄锐。 来自萍乡县的艾娇明年将从南方民族学院新能源电池专业毕业。 艾娇并不打算毕业后立即找到工作,而是想花一些时间探索自己的兴趣、爱好和特长,然后给自己充电,这样她就可以一步到位找到工作,而不是频繁换工作。
有些人选择“慢就业”,是因为担心面临就业压力,感觉前途无望,不愿意找工作。 四年前,甜甜考入四川农业大学经济专业,并取得了不错的成绩。 但去年新年过后,甜甜并没有像很多毕业生一样到处奔波求职。 相反,她呆在家里,想等一等再找工作。 这样的做法让一家人着急了。 “如果你不去找工作,只待在家里,那不是自食其果吗?” 甜甜妈妈说道。
“就业慢”背后是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依然严峻,主要表现在“一高一低”。 “一高”是指高校毕业生数量保持在较低水平。 “三短”主要包括,由于经济激励,新增就业岗位较今年有所减少; 去产能和经济结构调整导致部分行业就业减少; 大学毕业生获得更高质量工作的机会相对较少。
记者调查发现,在就业形势依然严峻的情况下,一些大学毕业生并不急于找工作,而是选择暂时失业、考研、创业等,而选择“就业”的人数也不少。就业缓慢”现象愈演愈烈。
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就业促进和失业保险处副科长刘建民分析,社会应该理解和尊重高校毕业生基于家庭经济条件、个人情况等因素做出的“慢就业”选择。能力和职业发展计划。 “慢就业”不是没有就业,而是就业放缓。 一些毕业生对未来有长远规划,选择创业、考公务员、考研、或者出国留学,并不急于找工作。 开淘宝、网络写手、网络主播等多种就业形式也为年轻人提供了“边玩边赚钱”的途径,吸引了部分毕业生成为“慢工”。
“慢就业”需要昂贵的经济和时间成本
记者调查发现,薪资已经不再是很多“慢就业”毕业生的首要考虑因素。 他们希望将来能有一份理想的工作,并愿意为此付出金钱和时间成本。
四川农业大学农学硕士孙帅,2014年毕业后选择了“慢就业”。他说云南农业大学招聘,毕业时,他不想在职场下岗,想在农业领域创业。场地。 毕业后,他不仅继续学习相关知识,还考察了广州、上海等地的基因检测项目。 明年初,孙帅回到广州创业。 “我们不能再等了,已经耽误了两两年了,再这样下去,时间成本就太大了。” 孙帅感叹,选择“慢就业”需要付出昂贵的时间成本的心理准备。
作为一种新的就业理念,“慢就业”现象引起了一些用人单位的关注。 上海益群工程有限公司紧急招聘负责人夏凌表示,“就业慢”是高校毕业生被动、盲目就业的反映。 从注重就业效率转向注重就业质量,这说明大学生的择业观念已经转变为理性化、理性化。 多元化方向发生变化。 选择“慢就业”的毕业生具有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意识,这在紧急招聘中似乎是一种优势。
但也有批评人士指出,“慢就业”是大学毕业生逃避就业压力的表现。 “‘慢就业’有逃避的动力,如果条件高一点,还可以找到工作。” 省内一家农业科技公司总经理王元超表示,热门专业的毕业生很少出现“就业慢”的情况。 大多数“慢就业”的背后,是毕业生在困难面前别无选择的事实。
业内人士提醒,“慢就业”的成本太高,不要盲目选择“慢就业”。 很多单位的校园紧急招聘只有应届毕业生才能参加。 推迟就业会错失很多机会。 毕业生要设定“慢就业”期,根据自身特点和职业理想及早做好规划,务实、未雨绸缪。
为“慢就业”群体提供高质量就业,各级部门还需更加努力
物联网专业的胡兴润被动选择了“慢就业”。
胡兴润是广东建筑工程大学应届毕业生。 由于物联网专业与市场需求不匹配,导致找工作困难。 他说,班里有30个朋友,其中10人考研,15人参加IT培训班,5人选择找工作。
胡兴润表示,参加IT培训班,就是去社会上专门的培训机构进行2到4个月的培训云南农业大学招聘,缴纳2亿元左右的杂费,完成课程后参加专门的紧急招聘会实现就业。 “由于相关部门没有为物联网专业的毕业生提供个性化的指导服务,因此该专业的中学生需要帮助就业。” 胡兴润说道。
业内人士表示,无论是“慢就业”还是及时就业,就业压力大是大多数大学毕业生不得不面对的问题。
“确保‘慢就业’群体高质量就业,各级部门还需加大工作力度。” 刘建民表示,有关部门要根据“慢就业”的不平衡情况,进行具体指导。 对于暂时找不到工作的人,许多组织紧急招聘活动,以提供更多有关雇主需求的信息; 帮助就业信心不足的毕业生更加积极地面对现实,从基层做起,逐步提高竞争力。
刘建民建议,“互联网+”时代,新的就业创业政策必须跟上时代特征。 就业部门、教育部门和院校要转变解决毕业生就业困难的短期思维,从专业设置、特急招聘等长远角度系统解决。 就业困难。 帮助“慢就业”毕业生就业的新政策,必须有针对性,打造一支专业化、职业化的就业指导队伍,包括就业部门专家、学校就业指导人员和劳动力市场指导人员。 通过多方努力,让“慢就业”毕业生成为“就业”群体,实现高质量就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