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南师范学院花鼓灯文化作梳理与研究

类别:凤台资讯 时间:2024-02-25 浏览:
凤台花鼓灯文化探源要]花鼓灯是流行于安徽淮河两岸的怀远、蚌埠、凤台、凤阳及河南等地区的民间歌舞。现在的三月二十八,蚌埠西郊的涂山仍有传统的禹王庙会,照例有花鼓灯的演出。花鼓灯是流行于安徽淮河两岸的怀远、蚌埠、凤台、凤阳及河南等地区的民间歌舞。众多的安

2008年第4期第10卷(共50期)

淮南师范学院学报

淮南师范大学学报

42008号

将军第50号第10卷

探究丰台花鼓灯的文化渊源

李世军、杨传忠

(淮南师范学院音乐系, 安徽淮南 232001)

花鼓灯舞台_凤台花鼓灯调研_安徽凤阳花鼓灯

[摘抄

【重点】花鼓灯是流行于安徽淮河两岸怀远、蚌埠、丰台、凤阳、河南等地的民间歌舞

如今,劳动人民载歌载舞,庆祝节日,庆祝丰收; 有时,花鼓灯表演与祈雨、许愿等宗教活动紧密相连。 集歌、舞、乐、戏于一体的花鼓灯,以其粗犷、古朴、温馨、精致的特点,深受淮河两岸人民的喜爱。 经过多代艺术家的努力,花鼓灯不断发展,具有旺盛的生命力。 它穿越了千年历史的隧道,一直沿淮河上下流传。 它发展至今,已成为深受群众喜爱的一种艺术形式。 由于地域不同凤台花鼓灯调研,花鼓灯形成了不同流派、不同风格。 每个流派都有自己独特的艺术家,并逐渐发展成为风格化的民间歌舞。 在淮河沿岸地区,主要有两大派别:以冯国培为代表的怀远派和以陈敬之为代表的丰台派。 由于视野和资料有限,本文仅对丰台花鼓灯文化进行简要总结和研究。

[关键词]花鼓灯; 舞蹈; 音乐; 文化【中文图片分类号】H722.212

[证件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9-9530 (2008) 04-0091-03

它为民间音乐提供了发展基因。

关于花鼓灯的起源凤台花鼓灯调研,说法不一。 历来有几种说法:有的说始于夏朝,为感谢大禹治水之恩,浚河两岸的人们在河岸上挂灯笼。每年农历三月二十八日为禹王诞辰,并通宵载歌载舞以示纪念,并一直流传至今。3月28日,涂山仍举行传统的禹王庙会,蚌埠西郊,照常有花鼓灯表演,也有说花鼓灯始于明朝永乐年间,每年春节前后都会亮起。驱瘟、祈平安,这些都是传说,真正的证据可以在《丰台县志》中找到。有几个简短的描述:花鼓灯历史悠久,自土朝以来就在准河流传。丰台、怀远流域地区’”。

[1]

花鼓灯是流行于安徽淮河两岸的怀远、蚌埠、丰台、凤阳及河南等地的民间歌舞。 它是表现劳动人民载歌载舞庆祝节日、庆祝丰收的民间艺术。 有时,花鼓灯表演与祈雨、许愿等宗教活动有着密切的联系。 集歌、舞、乐、戏于一体的花鼓灯,以其粗犷、古朴、温馨、精致的特点,深受淮河两岸人民的喜爱。 经过多代艺术家的努力,花鼓灯不断发展,具有旺盛的生命力。 它穿越了千年历史的隧道,一直沿淮河上下流传。 它发展至今,已成为深受群众喜爱的一种艺术形式。 周恩来总理曾亲切地称赞:“花鼓灯是东方的芭蕾”。 由于地域差异,花鼓灯形成了不同流派、不同风格。 每个流派都有自己独特的艺术家,并逐渐发展成为风格化的民间歌舞。 在淮河沿岸地区,主要有两大派别:以冯国培为代表的怀远派和以陈敬之为代表的丰台派。 由于视野和资料有限,本文仅对丰台花鼓灯文化进行简要总结和研究。

凤台县位于安徽省北部,北依八公山,南临淮河。 美丽的淮河不仅养育了两岸英雄儿女,也孕育了多姿多彩的民间歌舞——花鼓灯。 安徽美丽的山水孕育了许多戏曲、歌曲、舞蹈、山歌等民间音乐的发展,如黄梅戏、鲁剧、泗州戏、四线推手等,花鼓灯也是“无数的安徽民间音乐滋养着花鼓灯艺术,花鼓灯艺术也为其贡献着力量。

每逢春节、庙会,赵家古堆、四顶山、毛仙洞等地就成为群众聚集、集散地。 分散的花鼓灯班通常会聚集在这些地方演出。 他们以精湛的技艺吸引了大批观众。 花鼓灯是集音乐、舞蹈、诗歌于一体的综合艺术形式。 它有比较完整的艺术结构,有舞蹈、歌曲、锣鼓等。 可以说,《花鼓灯》是一部情节简单的小剧。 它通过情节和人物来表现社会生活和群体情感,抒发人们的欢乐心情。

一、花鼓灯的角色及舞蹈动作

花鼓灯艺术融合了淮河流域独特的民俗风情,将情景式二人歌舞与情感性集体歌舞相结合,发展成为较为完整、系统的民间歌舞艺术形式。

相关推荐
客服服务热线
13485538018
工作时间:09:00-19:00
微信公众号
手机浏览

Copyright © 2012-2023 凤台人才网 版权所有 网站备案号: 鄂ICP备2025090247号-24

地址:安徽省凤台县经济开发区 EMAIL:qlwl@fox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