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安徽花鼓灯文化背景知识介绍

花鼓灯是我国淮河流域特别是淮北农村流行的一种民间歌舞艺术。 从风格和特点上看凤台花鼓灯调研,它是由当地的元宵节和社会火俗逐渐形成和完善的。 花鼓灯舞蹈的艺术形式具有综合性的特点。 它包括三个部分:舞蹈、歌唱和戏剧。 它们在形式上相对独立。 其特点是:①唱歌时不跳舞,跳舞时不唱歌。 歌舞的结合能否有机和谐? ②具有自娱与表演相结合的特点。 ③其伴奏为打击乐:由锣、花鼓、小钹、大钹、手鼓组成。 扇子、手帕是花鼓灯表演的主要道具。
中国电影艺术家艺考舞蹈培训班

2、安徽花鼓灯舞蹈欣赏知识介绍
花鼓灯舞蹈在身体动态上常具有扭转、倾斜的特点,强调演员身体在扭转、倾斜状态下形成的三弯。 今天我们舞蹈节目中使用的动作大部分是安徽花鼓登民间学校丰台派和怀远派的《小花田》的舞蹈部分。 后来经过专业舞蹈工作者的加工、提炼,从中挑选出特色鲜明、各具特色的作品。 “大兰花”、“小兰花”、“架子”三种特色人物类型中,“风摇柳”、“单转斜塔”、“三回头”的基本动作以及其他步法和基础动作的立场行动。
我们在欣赏安徽花鼓灯舞蹈时,主要从三个方面来观察舞者在舞蹈过程中的表现。 首先,我们需要观察演员在舞蹈时对小腿快速移动和突然制动的控制能力是否能够体现“滑、停、灵活的舞蹈节奏”。 其次凤台花鼓灯调研,我们需要看演员跳舞时“扭、倾斜、旋转”的身体姿势特征。 最后还要看舞者在舞蹈表演时对节奏的把握,以及身体重心的移动范围、动作的快慢等,当然最重要的是看舞者内心情感是否丰富,能否体现花鼓灯“精致、端庄、飘逸、利落”的审美风格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