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简介 淮南市凤台县经济开发区的设立,是为了进一步加快国家城镇化进程。 安徽省委、省政府加大整顿和改善经济发展环境,扩大对外开放,加快招商引资步伐,提升县域经济结构。 在调整的大背景下,结合县域经济发展的实际需要,县委、县政府作出了科学决策。 同时,响应淮南市委“实施东进战略,加速淮南崛起”的号召,贯彻落实淮南政协建设“三大强国”必须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理论。基地”。 为促进区域可持续发展,协调区域经济发展与区域环境保护凤台经济开发区,形成区域环境管理体系,凤台县开发区建设管理委员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 《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253号)》、国家环保总局环发[2002]174号《关于加强开发区区域环境影响评价有关问题的通知》和安徽省环保局环监发[2003]9号转发国家环保总局《关于加强开发区区域环境影响评价有关问题的通知》的规定和要求,2005年10月委托安徽省环境科学研究院开展开发区环境影响评价。 接受委托后,我院立即组织相关技术人员前往丰台县经济开发区进行实地考察,收集相关资料,启动项目前期准备工作。 根据国家环境保护总局2006年2月14日发布的环发2006[28]《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暂行办法》的相关规定,本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的相关信息为现向社会公开,征求公众意见。
2、项目名称及概要项目名称:安徽丰台经济开发区环境影响评价项目概要:丰台县经济开发区,占地面积约4.31km2,总控制面积约5.5km2。 公园位于县城东部,东起大山镇界,西至大山镇政府,北至淮河大堤南侧,风淮路以南200-400米南部,土地面积约4.31平方公里。 园区向西拓展至淮河,将大山镇驻地纳入开发区总体控制,有利于园区内配套设施的统一开发,有利于形成东方风格的园区城市。 总控制面积约5.5平方公里。 规划确定丰台经济开发区未来将成为安徽省重要的产业集聚节点之一、淮南市重要的产业基地。 园区总体布局结构可概括为“一个中心、三个重要节点、三个产业群”。 一中心为工业园区中心——包括行政办公用地、商贸服务用地、高新技术产业用地、技术开发、培训中心用地和员工公寓用地等; 三个重要节点——奉怀路与丰寿路交汇处、公园中心广场、东侧城市入口; 三大产业群——重点发展生态农业和工厂化农业的生态农业园,重点发展机电产业的高新技术产业园,重点发展特色食品、新型建材等产业的产业园综合产业园公园。 开发区规划总用地面积431公顷,以工业用地为主体,绿地面积50.79公顷,体现了开发区以绿色生态环境为特色的工业园区布局。区。 为满足工业用地需求,设置了各类住宅和公共设施用地,其中工业用地146.15公顷、农业用地131.34公顷、公共设施用地12.67公顷、商业用地19.92公顷、4.4公顷。行政办公用地。

根据产业园区现状和开发建设预期,开发区规划划分为“一个中心、三个重要节点、三个产业组团”的总体布局结构。 它们彼此相对独立,但又能形成一个整体,既可以为开发区的分期建设创造有利条件,又可以提高规划的适应性。 一中心为产业园中心——位于4号路、5号路、11号路、奉怀路之间,总面积7.9公顷,包括行政办公用地、商贸服务用地、高科技产业用地、科技开发培训用地、员工公寓用地等。其规划设计应突出两个方面:一是设计好中心景观绿带,做好其内的小品、绿化、地面铺装等工作。精心设计,追求高层次、高品位,富有文化艺术气息; 其次,要做好中央景观绿化带的设计。 轴线两侧的建筑设计形成交错有序的空间布局。 丰怀路与丰收路交叉口、园区中心广场、东侧城市入口三个重要节点是体现园区形象的高潮点。 规划注重沿街建筑的体量、高度、色彩和绿化特征。 构想形成良好的街景和建筑空间,提升工业园区的知名度和吸引力。 三大产业群——三大产业群分别为综合产业园、生态农业园、高新技术产业园。 规划为4号路以北、5号路与11号路之间的高新技术产业园区、丰怀路以北、13号路以东的高效生态农业园区路等地区还有综合工业园。 在具体规划方案中,考虑近期与远期结合,将前期产品连接起来,形成更好的产品链。
根据具体项目的实施情况凤台经济开发区,确定不同项目的实施进度。 3、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程序及主要工作内容 根据HJ/T131-2003《开发区区域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的相关规定,本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的主要工作程序为:通过实地考察和收集相关信息,确定项目的敏感点和保护目标,通过相关环境监测技术和方法分析园区的环境状况,公布园区环境影响评价的公众参与方式和方法,并收集专家、学者及周边群众对本项目的意见。 他们的好的意见都融入到了公园的建设过程中。 接下来分析园区建设可能产生的“三废”(包括“三废”的产生量和排放浓度)。 在此基础上,运用环境影响评价的相关模型和方法,预测公园建设对周边自然和社会环境可能产生的影响。 影响,然后通过环境影响调查问卷和二次公示的方式公布主要环境影响评价结论,向社会明确主要环境影响程度,接受公众反馈,最终确定项目建设从环境角度是否可行。 本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的主要工作内容包括: 1、坚持环境评价为环境管理、城市建设和经济发展服务的原则,对丰台经济开发区的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和环境状况进行监测和监测区及周边地区。 调查了解开发区环境质量现状; 2、根据丰台经济开发区的发展规划和产业定位,通过类比调查和工程分析,预测开发区主要污染物的发生类型和排放总量,分析可能产生的环境影响,科学预测影响,开展对开发区的环境承载能力和生态满意度进行相应的评价和预测,提出相应的环境管理指标; 3、坚持预防污染的原则,开展污水收集处理、集中供热和固体废物处置等环保措施,提出经济合理、技术可行、对环境影响较小的方案; 4、结合城市总体规划,论证开发区区位的合理性; 引进开发区主导产业 对开发区功能布局进行分析评价,提出改进措施; 提出开发区征地拆迁影响的对策和建议; 根据开发区建成后的污染物排放情况进行总量控制分析,并根据排放标准进行总量控制分析,以清洁生产为原则,提出有针对性的污染防治对策和措施。 4、征求公众意见的主要事项:您认为该项目是否有利于本地区的经济发展? 您认为项目建设将对环境产生哪些不利影响? 您对减轻项目建设对环境影响的措施有何建议? 影响; 您是否同意该项目的建设; 您还有其他意见和建议吗? 5、征求公众意见的主要方式是通过信函、电子邮件、传真或其他便捷形式向建设单位或环境影响评价机构提交书面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