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在论坛上看到一个帖子。 大致内容是,“一位30岁的职场人士递交简历求职,却被HR无情拒绝,拒绝的理由是:“我年龄太大,不符合公司的定位”。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职场上流行了一种潮流。 你之前做了什么并不重要。 只要你过了30岁,除非你有特别突出的能力,否则你就会被一些公司拒绝。 被拒绝的原因不是能力不够、资质不够、专业知识不够,而是年龄。
可能是因为我自己从来没有经营过公司,所以我还是想不通。 很明显,公司招聘员工是为了让他们为公司创造价值,那么这和年龄有什么关系呢? 不管他多大,不管他是黑猫还是白猫,能为公司创造价值不重要吗?
不过,随着阅历的增加,我也明白了一些道理。 我还是太天真了。 在某些情况下,公司正在为未来做准备。

利润至上。 相比之下,30岁以下的员工“更便宜”
说实话,对于一个公司来说,如果能够招到有能力的“成熟”员工,那对公司来说肯定是有好处的。 但问题是,如果你足够优秀,招聘一个30岁的人可能需要招聘新人两倍的工资。
以设计行业为例。 除了一些要求较高的公司外,刚毕业的大学生实习工资只有3000元,而30多岁的高级设计师月薪8000元太低了。
如果你考虑专业技能,你肯定会选择高级设计师,但如果你根据薪资选择,你肯定会选择实习生。 在现实职场中,虽然公司喜欢资深员工,但喜欢他们和能否应用他们是两码事。 对于普通公司来说,实习生所掌握的知识足以支撑公司的需求,而且价格也“便宜”。

企业的需求是免费的,30岁的专业人士太有经验了,“无知”也是一种竞争力。
按照我们的常理,一个人在某个行业工作的时间越长,他的工作经验就越丰富,企业最需要这样的人才。 但实际上,情况恰恰相反。 职场老人虽然工作经验丰富,但并不容易“作弊”。 比如,企业老板常用的“打鸡血、画大饼”等手段,根本无法欺骗工作经验丰富的上班族前辈。
对于30岁的上班一族来说,职场的套路基本都见识过了。 他们几乎对老板和上级的谎言充耳不闻。 想让他们先贡献然后享受,确实很难。
因此,久而久之,30岁的职场人士就被列入了一些企业的“黑名单”。 另一方面职场边缘化,那些没有工作经验但比较听话的职场年轻人受到高度重视。
在员工管理准则中,有一句广为流传的顺口溜:“有才无德,不能用;有德无才,可以轻用;无才无德,你不能大规模地使用它。”
这意味着无知也是一种竞争力。 正是因为你什么都不懂,所以你的可塑性更强,公司才会把你培养成他们喜欢的样子。

与年轻人相比,30岁的职场人士要养家糊口,精力开始衰退,并不是企业的首选。
能力强、经验丰富是职场老年人的优势,但同时也意味着30岁的职场人有了自己的家庭。 结婚,生子,渴望高薪,强调付出与回报成正比。
这种诉求虽然自然,但却对企业百害而无一利。 照顾家庭就意味着不能长时间加班。 如果结婚了,可能会“侵占工作时间”休息,尤其是职业女性的产假期间。 而如果你渴望高薪,那么做的时候就会有目的性,一切都会以金钱为导向。
但年轻人不一样。 他们画了一个大饼,说了几句好话职场边缘化,就像被打了鸡血一样向前冲去。
加班是免费的,老板委婉地称之为:“锻炼,不锻炼怎么成才”;
薪资低,老板委婉地称之为:“成长期,不要太在意薪资”;
总之,一些30岁上班族难以接受、甚至违反劳动法的苛刻条件,对于年轻人来说是可以接受的。
而在能源投资方面,年轻人势必比30岁的上班族要好。 这从他们对工作的热情、对待工作的态度、对待困难的方式就可以看出来。
所以,30岁以上的职场人士,除非特别优秀,否则确实不是企业的首选。

最终成为职场上“老人无用论”。 其实,并不是说30岁以上的职场老人一无是处,而是对于企业来说,聘用年轻人担任非重要岗位的成本各方面都比“高级专业人员”低得多。
最终,30岁以上的职场成年人慢慢被边缘化。
30岁的你,是否曾在职场上被边缘化过? 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