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9月以后,机关事业单位养老金十年过渡期结束,退休人员养老金待遇计算将全部按照新办法进行。那么新的养老金待遇计算办法究竟是怎么算的呢?
机关事业单位退休金福利计算办法新。
机关事业单位养老金待遇主要由基础养老金和职业年金两部分组成,其中基础养老金又包括基础养老金、个人账户养老金和过渡性养老金三部分。
①基本养老金部分:此部分计算方法与企业退休人员完全相同,具体如下:
这里的缴费年限是实际缴费年限和视同缴费年限之和,并且具体到月。和过去机关事业单位的养老金旧办法有很大区别。当时的旧办法是按照一定阶段的工龄缴付一定比例,比如工龄35年以上,不管工龄是40年还是45年,统一缴付基本工资的90%。新办法退休金缴费年限为40年03个月,计算时将改为40.25年,更加具体。
个人平均缴费指数包括核定缴费年度的核定缴费指数,实际缴费指数为缴费基数除以缴费当年上一年度社会平均工资所得。

例如,核定贡献指数为1.6,核定贡献年限为30年,实际平均贡献指数为1.5,实际贡献年限为10年,则平均贡献指数=(1.6×30+1.5×10)÷40年=1.575。
退休前一年社会平均工资,有些地方也叫该年养老金计算基数。机关事业单位使用的养老金计算基数一般是全省统一的,如山东省2023年的计算基数是7468元,广东省是9016元。
②个人账户养老金计算公式为:
个人账户养老金余额其实从2014年10月开始缴存以来,就是逐步积累起来的,从缴存开始记账利率全国统一,至于个人账户建立之前的年份,是没有积累的,所以算的是过渡性养老金,可以说过渡性养老金取代了养老保险个人账户和职业年金个人账户的积累。
退休年龄的计算月数与企业退休年龄完全一致,为40至70岁,对应的每年固定月数为233至56个月。相关计算月数是2005年根据2000年预期寿命制定的,将根据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的“十四五”规划进行修订。
③过渡性养老金主要由本人视同缴费指数×本人视同缴费年限×退休前年度社会平均工资×所在省份养老金发放月数组成。

视同缴费指数主要根据退休时的职务级别确定,比如退休前晋升为高级专业技术职务,职务就会升级,原有的退休生活补助标准也会提高,因此视同缴费指数也会提高。
从养老金计算公式可以看出,只要视同缴费指数增加,养老金也会增加。
不过,视同缴费标准也会根据社会平均工资水平和经济社会发展情况进行调整,当然已经退休的人员不会受到影响。
④职业年金待遇,属于补充性养老金,月领取金额计算方法与个人账户养老金相同,等于个人账户余额除以退休年龄确定的缴费月数。
职业年金最大的特点就是需要缴纳个人所得税,领取之后个人账户里就没有了,但是每年个人账户的余额根据投资收益是不一样的,领取一年之后余额有可能会增加。
如果想把职业年金转为养老金,建议购买税延养老保险,这个是商业养老保险,和基本社保不一样,不参与全国社保养老金每年的调整。
以上是2024年10月以后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新计算公式,简单来说就是逐步转变为缴得越多拿得越多,缴得越久拿得越多的缴费模式。#机构公机构养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