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进入职场
当财务人刚进入职场时,财务总监的看法是“平台高于一切,认证的旅程就完成了”。
“平台高于一切”,你的第一份工作的平台大小,决定了你未来职业的高度。
大平台有两个重要功能:
一来可以培养正规的财务思维和职业素养;二来在跳槽的时候可以缩小平台,提升职位。
大平台的很多常规做法和良好的工作氛围,无形中塑造了我们的财务思维模式,锻造了我们的职业素养。至少,在大平台上,我们看到了优秀的人是如何工作的,我们学习到了领导喜欢的同事具备什么样的职业素养和职场礼仪,也知道如何在工作中使用预算管理、税务管理、资金管理、绩效管理等工具。
大平台也为后续的跳槽提供了光环效应,如果你离开大平台,跳槽到一家相对较小的公司,职位一般会晋升1-2级。
当蔡先生从中信银行和万达商业跳槽的时候,他确实感受到了和老板谈判实力和底气的差别。
我很羡慕一些同学毕业后第一份工作可以在四大找到,一个四大的项目经理基本上可以很轻松的在中大型企业里找到财务经理甚至财务总监的职位,这就是这个平台的价值。
可惜当时我还没有实力和能力进四大,所以后来选择了中信银行,虽然达不到我对平台的要求,但好在平台够大。
“完成认证之旅”,我强烈建议财务人员在第一份工作中就完成高价值证书的学习。
毕竟众所周知金融行业证书繁多,如果连几门有价值的证书都没有通过,跳槽的时候很难找到好工作,就算你面试时说得再好,如果有人问你“你怎么连中级证书都没有?”你也会哑口无言。
蔡总自己的考证经历是,第一份工作就考取了CPA证书,这对我跳槽到万达帮助很大,也是我空降万达担任财务总监的重要支持;第二份工作又准备了注册税务师和注册资产评估师的考试,完成了“财税三会”的认证过程。

如果你有更多精力,建议你考个司法证,因为“金融与法律密不可分”,这绝对能给你带来增值。
2 第二份工作
当财务人员从大平台转行做第二份工作时,财务经理的看法是“争取收入和人脉积累上的突破”。
如果说初入职场时的平台赋予了你权力,那么在第二份工作中你一定要用自己的能力赋予自己权力。
“争取收入上的突破”。大平台的薪酬标准化,谈判空间有限。第二份工作可以跳槽到相对小平台,但收入和职位至少要有一项提升不懂点财务怎么混职场,这次跳槽才有意义。
“努力积累人脉”。如果你的第二份工作给了你一个财务管理的职位,而且职位得到了提升,那么你一定要好好利用公司给你的权力和资源不懂点财务怎么混职场,积累自己的人脉。这一定会给你以后的工作带来“事半功倍”的效果。
第二份财务经理的工作是在万达,收入和职位都得到了提升。第三份工作是在东莞民投集团,收入和职位得到了进一步的提升。在这两份工作中,我也积累了一些人脉,这对我以后的工作有很大的帮助。
3 35岁之前
35岁是职业生涯的一个关键点,因此,35岁之前,请“务必考取中级以上职位”。
虽然距离35岁还有几年的时间,但是我27岁就成为了财务经理,28岁就成为了财务总监,这是不断奋斗的结果。
财务人员在35岁之前必须达到财务经理以上职位,你的转行才会有希望,否则还是留在公司打拼吧。
财务总监的招聘习惯是,财务主管应聘者年龄原则上不超过30岁,财务经理应聘者年龄原则上不超过35岁。如果应聘者年龄超过这个年龄,那么应聘者在原公司至少担任过财务经理以上的职务。否则,你在原公司连管理职位都没有担任过,新公司怎么会提拔你呢?

4 35岁后
35岁的时候,如果你积累了一定的人脉和第一桶金,有能力养家糊口,又有管理岗位的支持,如果还想选择事业,蔡先生的观点是,35岁以后,“成长高于一切”。
原因很简单,到了这个年纪,你应该有资本去冒险,你选择的新兴行业或者中小企业,即使失败了,也不会对你的生活造成太大的影响,但如果成功了,就会带来巨大的增长。
蔡先生的职业偶像是阿里巴巴的蔡崇信,年纪轻轻便做到了大平台的管理职位,而后跳槽到刚刚起步的阿里巴巴,跟随马云从0到1,实现了现在的财务自由。
所以,我现在的工作也一样,选择一家小公司,拿到一些股权激励,和创始股东一起创业,为的是将来实现财务自由,甚至冲上IPO,毕竟每个财务人,都有一个IPO的夙愿。
最后的想法
还要强调的是,无论什么行业、什么公司,职业选择都是双向选择,老板选择我们,我们也选择老板,所以选择一个好的老板非常重要。
在首席财务官的心目中,一个好的老板至少应该具备以下几个素质:
第一,必须遵守规定。财务是企业重要的内控部门,难免会出台一些管理制度和内控机制。要想让其他部门遵守财务管理规定,老板必须带头,否则一切制度和机制都是白搭。
第二,任用人才,避免亲戚。财务是保管公司资金的部门,所以很多民营企业喜欢把儿媳、嫂子、女儿安插在财务部。不排除像碧桂园、华为这样让女儿担任财务总监的企业也做得很好,但我可以肯定地说,大多数民营企业如果不排除亲戚,是做不大的。
第三,要相信专业。财务是一个极其专业的部门,老板和其他部门往往不知道财务部门在做什么。这时候你就需要一个相信专业性的老板来支持你。也就是说,即使老板不理解你的操作,只要合理,他也愿意支持你去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