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尝试和犯错不是错误,错过才是错误。只有给自己尝试的机会,你才不会站在那里羡慕别人钓到了鱼。”
随着年龄的增长,工作年限的增加,试错的成本也会越来越高,为此,很多人不敢轻易试错,害怕试错。
因为,如果反复试验失败了,你失去的将远远超过你想要得到的。
而在一无所有的年纪,试错的成本是最低的。
这意味着,年龄越小,试错的成本越低,大多数人都愿意、敢于尝试和犯错。
尤其对于职场女性来说,30岁以后的试错成本和代价相对较高。
因此很多职业女性在30岁以后,都尽量选择稳定,即使想尝试或者挑战自己做某件事,也会因为害怕成本太高而打退堂鼓。
有人说:“30岁之前尽量少犯错,30岁之后最好不要犯错”。
这听起来好像没有什么错,但是这是否意味着30岁以后我们就不能尝试犯错呢?
1、过了30岁,还应该尝试、犯错吗?
30岁以后,还应该尝试、犯错吗?
我的答案是:是的!
我们每个人的生命都是一个动态的过程,而不是一个静态的过程。
在动态的过程中,我们要学会不断迭代、提升自己,以适应当前的社会生活环境。
在瞬息万变的生活环境和快速发展的职场环境中,唯有不断的尝试和挑战,才能找到自己的位置,突破职业瓶颈,突破职业天花板。
一些30岁以上的职业女性不敢尝试和犯错,因为她们害怕做出错误的选择。
因为有时候,比起不断尝试,迈出错误的一步才是最可怕的。
但是,如果不去尝试、不去犯错,而是安于现状、呆在原有的舒适区,表面上看似安全,其实却充满危险和职业危机。
我朋友的公司有个女同事,35岁,在公司做行政工作多年,想跳槽但受限于年龄和家庭因素,每天只能干些无用功。
此外,受疫情影响,行政部门也在减员,尽可能降低人工成本。
但对于业务部门来说,这不是什么大问题,只要还有项目做,能够产生一定的收入和利润,裁员数量还是在可控的范围内。
今年公司业务扩大,X部门投入新项目,因人手短缺,计划通过内部招聘的方式优先考虑内部员工。
其实在目前经济不景气的情况下,公司也想尽办法留住内部员工,让他们有工作、有饭可吃。
对于她来说,这无疑是一次从行政岗位转行到业务岗位的好机会,无论从未来的职业发展,还是个人的职业转型来说,都是一个很好的机会。
她的领导也积极推荐她加入,但她经过深思熟虑后拒绝了。
因为她觉得自己以前做的工作都是行政方面的,没有接触过业务方面的工作,所以担心自己做不好,没有信心。
而且商务工作需要前端接触客户,这不是她喜欢的工作类型。
最重要的是她今年已经35岁了,不想再换工作,也不想再费力去学习新知识。
除了日常需要照顾家人之外,业务部门都是比较忙碌的部门,她也不想发现自己每天都在加班。
虽然这次工作调动是她自愿的,但她给领导留下了一个不好的印象,那就是她拒绝改变,不敢尝试突破。
上个月初,由于行政部门再度紧缩人事成本,她毫无疑问是被扫地出门的那个。
如果一个人在工作中表现平平,他就不愿意付出更多的努力,当新的机会出现时,他就更不愿意尝试、挑战自己。
那么,所谓的职业困惑、职业危机、职业瓶颈就会蜂拥而至。
如果说 30 岁以后的试错成本相对于 20 岁更高,那么 30 岁时的试错成本相对于 40 岁或 50 岁来说并不会太高。
所以30岁以后,避免陷入职业危机的最好方法,就是敢于尝试和犯错,敢于突破和挑战自己,发掘自己的无限可能。
30岁以上的职业女性除了在就业环境中面临性别、年龄的限制外,还要面对照顾家庭的责任。
对于我们职场女性来说,30岁以后在选择职业道路时需要更加谨慎、小心。
毕竟,现在试错的成本比起二十多岁时还是高很多的。

那么,对于30岁以上的职场女性来说,选择试错时应该注意什么,避免陷入“犯错”的尴尬境地呢?
2. 试错时要注意什么?
01.试错成本可控
我们都希望自己敢于体验,敢于尝试,敢于犯错,有“走过黑暗隧道,发现新世界”的惊喜,不怕撞墙的痛苦。
然而30岁之后x职场注册,面对试错,除了“撞墙”的感性思考,我们还需要更多理性的思考。
无论你面对的是天上掉下来的机会,还是主动寻找探索的出路,你都需要理性评估个人的试错成本是否可控。
如果事情失去控制,反复试验的后果可能是巨大的,甚至是彻底的损失。
所以,在试错之前,我们一定要考虑清楚,我们的试错成本是否可控。
我的朋友Alan在一家互联网公司工作了8年,常年996工作,工作压力很大,经常要加班。
三年前,她生了一个女儿,有时忙得连陪孩子的时间都没有,周末别的家长都带着孩子出去玩,她却只能在公司加班。
为了有更多的时间陪伴孩子,也为了避免太辛苦的工作,她毅然辞职,决定改变现状。
她凭借着对服装美学的兴趣和爱好,辞去了工作,想要尝试服装生意。
于是,她雇佣了两个年轻的姐妹一起做服装生意,初期投资近20万元。
虽然创业初期也会遇到一些困难和挫折,但毕竟不是每一个创业者都能顺利战胜困难,获得成功。
第一年过得挺坎坷的,没亏钱,也没赚到钱。
但第二年,她又增加了资金投入,从银行贷款30万元,又开了两家店,雇了几名员工。
然而由于运气不好,生意并没有她想象的那么好,再加上疫情的影响,她的服装店彻底关门了。
服装生意没法做了,也没有了收入来源,还要还银行贷款、房贷,她只好又回到公司上班。
然而,在目前的就业市场形势下,找工作并不容易。
她提交了几份简历,但有些被忽略了,有些则从未收到任何回复。
我向多家公司投了申请,却没有接到面试的电话。
上个月她在微信上告诉我,如果她早知道的话,就不会那么冲动辞职,可以换公司继续工作。
其实,对于职业女性来说,当面临事业与家庭的抉择时,大多数都会为家庭做出一些牺牲。
这也是艾伦辞职创业的重要原因。
然而,无论我们想做什么,创业也好,跳槽也好,我们都需要控制试错成本。
因为有时候试错可能会演变成“错误”,不但不能改善当下的困境,反而会让自己更容易快速陷入困境。
02.具备尝试和错误的能力
我们都鼓励职场女性勇于突破自我、挑战自我,敢于迈出第一步,敢于尝试、敢于犯错。
但是敢于尝试的前提是必须要有相应的能力。
换句话说,你是否有能力去尝试并失败,你是否有能力去挑战并突破去做另外一件事。
如果没有,就不要盲目行动。
比如现在电商主播盛行的时候,很多人都跃跃欲试,以为只要对着镜头说几句话,就能把东西卖出去,同时还能赚钱。
而且在自媒体盛行的今天,也成为了很多年轻人追求的职业。
他们认为,做自媒体人或者自由职业者,不仅可以让自己赚到钱,还可以让自己有时间自由,不受公司管控,完全符合理想的职业状态。
然而在这些虚幻的表象背后,很多人并没有意识到,一个人就是一个公司,一个人就是一个团队。
你除了要做产品经理,还要要做设计总监、销售顾问、市场专员、财务专员等等,最重要的是,你得是时间管理的专家。
因此,在看似时间、财务自由的自媒体人背后,有着无数的艰辛、煎熬和高度的自律。
如果没有时间管理能力、营销推广能力、设计能力、销售能力等等,在自媒体或者自由职业这条路上很难取得成功。

所以很多人想做自媒体或者自由职业者之前,要先搞清楚自己有没有做自媒体的能力。
我们可以尝试并失败,但反复试验必须从以前的职业生涯中提取或衍生出来。
比如,如果你在以前的工作中具备一些写作能力,同时你还具备演讲或者讲课的能力,那么你可以尝试去教别人如何写作或者演讲。
这样,试错的成本就会相对低一些,失败的几率也会相对低一些。
在我们尝试并失败之前,我们必须先问自己是否有能力尝试并失败。
试错并不意味着盲目行事,也不意味着尝试自己完全陌生或不熟悉的领域。
对于所有的反复尝试来说,能力迁移是首要的条件。
03.学会通过反复尝试调整心态
“很多人在面对困难的时候,会用放大镜来看,但是经过一番奋斗之后,你会发现,这些都不算什么。”
既然我们选择了走出舒适区,选择了突破自我、挑战自我,选择了不断尝试、不断犯错,就不可避免地会面临一些困难和挫折。
在尝试和犯错的过程中,当遇到困难和挫折时,我们需要积极地调整个人的心态。
因为一切困难都是暂时的,积极努力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正是我们在试错过程中所需要做的。
尤其是对于职场女性来说,白天在公司努力工作,晚上回家还要照顾孩子、辅导作业,深夜时分,她们可能已经精疲力尽,只想睡觉,根本没有时间学习。
现实职场中,大部分职场女性受家庭束缚,自由度比男性要小。
除了工作,她们还要照顾家庭、陪伴孩子,有时身兼数职,令她们不堪重负。
同时,当面临事业上的瓶颈时,想要突破却不知从何下手。
但一旦你选择突破或者走出既定的性格圈子,就要有勇气去面对挑战过程中遇到的诸多困难。
犹如涅槃重生的蝴蝶,蜕变的过程极其痛苦,但只要熬过去x职场注册,就一定能看到彩虹。
因此,无论是给自己打气,还是喝鸡汤鼓励自己,只有调整个人心态,积极面对试错过程中的困难,才能解开个人职业危机。
否则,我们只会在一段时间内陷入职业困惑或者迷茫,并且会一直处于职业危机之中。
04.敢于尝试和犯错,但懂得及时止损
人生就是不断试错的过程,试错也是另一种形式的投资。
但投资是有风险的,需要懂得策略规划,更需要懂得及时止损。
我们鼓励职场女性勇于尝试、敢于犯错,更敢于冒险、突破自我,积极主动突破职业瓶颈的天花板。
但如果在试错过程中发现错误成本增加,超出了预期的可控范围,就要懂得及时止损。
就像上面我的朋友Alan提到的,他刚开始做服装生意的时候,只是收支平衡,并没有实现很好的盈利模式,所以没有必要投入太多的成本。
而是选择总结经验,审视个人能力,洞察市场状况……而不是选择再次投资。
因此,我们敢于尝试,敢于犯错,但在试错过程中也要懂得及时止损,不让试错成为最后的“错误”。
30岁后在职女性是否应该采取尝试错误的方法?
答案肯定是:是的!
同时,如果我们在试错过程中注意以上四个问题,就可以规避风险,降低试错成本。
30岁以后的职业女性很不容易,她们很难平衡事业和家庭。
只有不断尝试、挑战自己、突破自己,才有可能突破职业瓶颈、突破职业天花板,将自己的职业生涯推向另一个高度。
- 结尾 -
作者:王丹燕,逸德首席咨询师,CCDM中国职业规划师,BSC高级职业规划师,美国超级学校职业规划师,企业项目管理9年以上,企业培训讲师5年以上,多平台职场领域热门作者,注册国际心理咨询师(CIPC)。专注职场领域,实现个人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