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表演艺术家朱旭:从舞台到银幕的传奇人生

类别:简历技巧 时间:2024-05-30 浏览:
话剧大师洪深曾说,“会演戏的演人,不会演戏的演戏”。有微博网友称,当年在拍电影《刮痧》时,朱旭跟梁家辉搭戏,机场送别那场戏,剧本里只是让梁家辉沉默听着就行,结果老爷子几句话一递,梁家辉“被他钩得嚎啕大哭”,后来接受采访依然连连拜服。老爷子不但自己飙戏

本文共4763个字,阅读需要16分钟。

死者

朱旭(1930—2018)是著名表演艺术家、国家一级演员。1930年2月出生于辽宁沈阳。1949年5月考入华北大学戏剧系,毕业后进入华北大学第二艺术团,最初是灯光师,后做演员。同年11月调入中央戏剧学院话剧团任演员。1952年6月,北京人民艺术剧院成立老演员朱旭简历,22岁的他成为人民艺术剧院第一批演员之一。多年来,他在《兵变》、《屠夫》等北京人民艺术剧院许多经典剧目中塑造了独特而富有魅力的舞台艺术形象,并多次荣获文化部表演一等奖和中国戏剧最高奖——金狮奖。 年逾半百进军影视圈,演技深厚感人。凭借主演电影《变脸》,他荣获1996年东京国际电影节“最佳男主角”。2001年,凭借在电影《刮痧》中的出色表现,他荣获大众电影百花奖“最佳男配角”奖。2011年,荣获第28届中国电影金鸡奖评委会特别奖。

9月15日凌晨2点20分,著名表演艺术家朱旭在北京去世,享年88岁。北京人民艺术剧院通过官方微博公布了这一消息。前一天,朱旭被传病情危急,众多演员、导演纷纷停下工作到医院看望。

他是《变脸》里的变脸艺人,是《洗澡》里温和沉默的父亲,是电影《风声》开头没有台词却用微表情营造出整部电影诡异氛围的老戏骨。他曾获东京电影节“最佳男主角”、百花奖、金鸡奖等多项大奖。梁家辉曾说:“能和朱旭这样的演员合作,是我的荣幸。”

但绝大多数90后、00后没有看到的是,朱旭巅峰时期也曾活跃在北京人艺的舞台上,饰演过《红白婚礼》中的三叔、《蔡文姬》中的左贤王、《叛变》中的奎格、《屠夫》中的伯克……

朱旭于9月15日凌晨逝世。北京人民艺术剧院官网发布消息。图片来自北京人民艺术剧院官网

中国戏剧家协会主席、人民艺术剧院中年演员濮存鑫称朱旭的舞台表演“堪称典范,年轻一代看了会有一种紧迫感”;杨立新形容朱旭总是不冷不热,不慌不忙,亲自铺垫、缓冲、撼动表演,技术功底已达到炉火纯青的地步。

生活中的朱旭为人随和、热情,是一位有道德、有艺术天赋的老前辈,很多人亲切地称他为“朱旭老头”。

180岁高龄的朱德群先生因病去世,电影制片人程青松说:“我们每个人都很不舍他,因为他是一位伟大的演员,一位伟大的父亲,一位伟大的男人。”

舞台艺术大师,结巴多年

晚年的朱旭回顾自己的艺术生涯,有时会问自己:“我怎么会成为一名演员呢?”

1949年,19岁的朱旭“加入革命队伍”,考入华北大学艺术干部训练班第三部。当时的华北大学一、二部就是中国人民大学的前身,朱旭所在的第三部后来演变成今天的中央戏剧学院。不过,朱旭入学时并没有参加“艺考”。他说,如果像现在这样招生,自己可能连报名费都不用交,因为他结巴得很厉害,“我看上去根本不像这个料!”

进入华大戏剧系后,朱旭的口吃仍是一个巨大的障碍。起初,他以为自己没有登上舞台的机会。后来,有一次,宿舍里的灯坏了,他几秒钟就修好了。别人说:“你懂电,怎么不去修舞台灯!”就这样,朱旭成了一个摆弄昂贵设备的灯光师。但从那以后,同学们特别喜欢找他演戏,朱旭自己也疑惑不解:“‘演员’两个字,难道就写在我额头上吗?”

在演过不少戏之后,朱旭渐渐找到了绕过这个问题的方法。在排练莫里哀的《吝啬鬼》时,饰演马车夫兼厨子角色的朱旭,按照剧本每喊一声“师父”就会结巴,但只要把台词改成“喂,师父”,就能说得流利了,他心想:“不就是多重复两个字吗?”发音问题对他的自尊心不再那么有损害了。

1952年,新中国第一个艺术团体——北京人民艺术剧院成立,首任院长是著名剧作家曹禺。22岁的朱旭与朱琳、石一之、童超、苏敏、蓝天野等人成为人民艺术剧院第一批演员。

朱旭多年来在人民艺术剧院的舞台上塑造了众多经典形象。图片来自北京人民艺术剧院官网

老演员朱旭简历_老演员朱旭简历百科_朱旭演员个人资料

当年,他最忠实的观众为他画了一幅漫画,下面的诗开头是:“台上口齿伶俐,台下结巴。”口吃问题其实成了朱旭的“表演方法”。他发现自己背台词会结巴,但真正想说点什么的时候不会结巴,于是专门训练自己“说心里话”。这对于一个演员来说很重要。后来他开玩笑说:“演员要三五年才能达到这个水平,你看我一下子就能做到!”

那些年,朱旭和其他比他年长的著名表演艺术家一起生活在东城区史家胡同56号那栋传奇般的筒子楼“群众艺术大院”,台上的艺术、台下的生活、平凡生活中的趣事,都深深地影响着他。

20世纪50年代,在话剧《春花秋果》中饰演“钱掌柜”的董星吉,在一次排练后的总结中说:“这个掌柜我以前见过。”朱旭说,这句话影响了他几十年,“如果说我所具有的这种本领,都是在北京人民艺术剧院学来的。”

人民艺术剧院的伟大演员们不​​演戏,他们只是演戏

改革开放后,中国再次迎来了戏剧创作的繁荣时期。作为戏剧表演艺术的主要中心,北京人民艺术剧院也培养了一批优秀的演员。老艺术家蓝天野说,朱旭就是其中之一。

1984年,朱旭凭借话剧《红白婚礼》中的“三叔”一角获得文化部表演奖一等奖。这是朱旭演艺生涯中第一个重大奖项。那一年,他已经54岁了。很多人都说他是个“大器晚成者”。

此后他在北京人民艺术剧院的舞台上成功地塑造了几十个各具特色、魅力非凡的人物形象,其幽默诙谐、细腻生动的表演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使他成为当之无愧的表演艺术家。

戏剧大师洪深曾说:“会演戏的人演人,不会演戏的人演戏。”朱旭在演艺生涯中始终把这两句话作为座右铭。他说要避免角色“千篇一律”,就必须让自己有点“造化”。在《叛变》中饰演患有偏执型人格障碍的“奎格”时,他请来了北京大学心理学系的教授担任戏剧指导。后来奎格从海军学院出来后,就很爱干净的外表,喜欢“修饰现实”,剧中人物的心理状态被他刻画得淋漓尽致。

2005年,人民艺术剧院为纪念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时隔22年重新上演德国话剧《屠夫》,75岁的朱旭在剧中饰演“贝克莱”主角,并一直演出到2007年中国话剧100周年。

朱旭在人民艺术剧院的话剧《叛变》中饰演患有偏执型人格障碍的“奎格”一角。

由于戏份重,有演出的晚上,朱旭白天“什么都不敢干”,要把精力留给舞台。排练时,其他演员拿着国家大剧院下发的剧本背台词,朱旭却用自己的“手抄本”,多次修改、绘制,台词、动作都要嚼碎、碾压。濮存鑫说:“他每天都在想这件事,他的生活似乎在质量上向这个角色靠拢。”青年演员巩俐在剧中饰演“伯克勒”的妻子,她说和朱旭演戏时,感觉他就像一个魔术师,“他每天都会给你带来新的东西,你会很兴奋……一个演员能达到这种境界,真的令人羡慕。”

《屠夫》演出时,观众看着朱旭敏捷地爬上爬下,扮演打着旗子的魔鬼和泰山,不禁捧腹大笑。戏剧评论家也对他赞不绝口。资深戏剧评论家田本祥说:“他给我们的舞台和戏剧界带来了一部真正的喜剧,一部高雅而又非常深刻的喜剧。”人民艺术剧院著名演员冯远征也亲临观演:“不知道谁能接过朱旭老师这个角色?有谁能演得那么好,轻松幽默老演员朱旭简历,同时又能把握住里面人物的命运?”

2012年,北京人艺在建院60周年之际排演《甲子园》,剧组人员都认为姚半仙这个角色非常适合朱旭,“就是为他而写的”,但他身体不好,没法出演。结果,在剧院庆功宴上,朱旭突然精神抖擞地背诵了《兵变》中的一句台词,就此拿到了人生中最后一个话剧角色。

戏剧评论家王雨生怀念这位“人民保护剧”的好演员,因为他能把平凡的角色演绎成光彩夺目的艺术形象,在观众眼中,他就像一壶难以戒掉的老酒,又像一壶醇香四溢的清茶。

2018年初,当被问及是否会重返舞台时,朱旭说:“我还活着,心没死。”当时他的90岁好友蓝天野也在场,他承诺:“只要他上台,我一定会陪他表演。”

他高龄成名影视圈,66岁成为最佳影帝

总有人说朱旭“老而弥坚”,但那是因为他首次出现在荧幕上时,已经54岁了,在电影《红衣女孩》中饰演“父亲”一角。之后,他接了各种“老人”、“老头子”的角色。老艺人程志曾调侃:“你好像从来没年轻过?”朱旭也笑着说:“脸上不用涂这涂那,真好……”

朱旭54岁首次登上大银幕,在电影《红衣女孩》中饰演“父亲”一角。图片来自程青松朋友圈

虽然都演老人,但朱旭对每个角色的诠释都不一样。1988年,他在电视版《末代皇帝》中饰演年迈的溥仪,需要表演“天子”蜕变成普通人的心路历程。其中有一场战犯站在卡车上被拉进管理所的戏。片场温度是零下37摄氏度,朱旭的黑色西装做得非常紧身,里面连一件羊毛背心都穿不进去,差点被冻死。即便如此,他还是用很有内涵的表演“活跃”了这个单调、压抑的画面。该剧导演周欢曾说:“如果没有朱旭,很难如此有效地俘获观众的心。”

朱旭演员个人资料_老演员朱旭简历百科_老演员朱旭简历

1995年,文艺片《变脸》上映。这是原西安电影制片厂导演吴天明从美国讲学归来后执导的第一部电影。为了饰演关系到剧作成败的“变脸王”这个角色,吴天明考虑过很多老艺人,最终选择了朱旭,因为他看重的是他的“柔美”。

66岁的朱旭凭借在文艺电影《变脸》中的出色演出,荣获东京国际电影节最佳男主角奖。

1996年东京国际电影节,《变脸》成为唯一一部获得最佳导演、最佳男主角两项大奖的华语电影,66岁的朱旭成为“最佳男主角”。此后十年间,朱旭在《刮痧》《洗澡66》《天井晴天》《天堂再见》等新锐或跨界导演执导的电影中,成功演绎出让观众印象深刻的老人形象。

有微博用户称,朱旭拍摄电影《刮痧》时,曾与梁家辉同台演出。在机场送别的那场戏,剧本只要求梁家辉默默聆听,但老人说了几句话后,梁家辉就“被勾引得落泪”,后来接受采访时仍对他连连赞叹。老人不仅自己演得好,还把别人的演技给逼出来了。

朱旭在《刮痧》中的演技曾让梁家辉印象深刻。

但在媒体面前,相比于合作过的影视明星,朱旭依然低调内敛,自然朴实。被问到“如何选择角色”时,他称最低标准就是“不被观众骂”。

制片人程青松表示,很多话剧演员演电影的时候,都有一种“话剧腔调”,但朱旭在荧幕上的表现却非常自然,充满生活气息。“我觉得这跟他在现实生活中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有关,他不是一个被保姆、保镖、经纪人、宣传孤立起来的人,而是一个生活气息很浓的人。”

朱旭与妻子宋雪茹。网络资料图片

朱旭认为演员应该在生活中积累知识,因此他养成了丰富而广泛的爱好,并自称是人民艺术剧院多年的“社长”。他会唱京剧,戏坛一位老演员说:“唱得有灵性、有意思、让人回味无穷。”他向梅兰芳的古筝师傅姜凤山先生学了一手好京胡,并把它带上了话剧《名伶之死》的舞台。他会做风筝,作品曾参加北京风筝协会的展览。他的妻子宋雪茹(宋凤仪)也在《朱旭爷爷》一书中写道,他充满童心,能亲手为小朋友做鸟笼,还能独自在家送鱼。 人艺大院里的年轻一代,对朱旭“修沙发、修手表”的技术赞叹不已,馋他家里烤的春饼……很多人都说,他是“最逍遥的老人”。

9月14日,得知朱旭病危后,演员蒋雯丽、马思纯、蒋欣、邹译天、导演蒋平、制片人程青松等纷纷赶赴医院。导演张艺谋发来慰问信,由朱旭的家人读给他听。一个多月以来,吕忠、宋丹丹、吴刚、张扬、黄磊等人先后到朱旭家中、医院看望,有的人出院后哭了。程青松说:“我们每个人都很不舍,因为他是一个伟大的演员,一个伟大的父亲,一个伟大的男人。”

朱旭演的最后一部电影是张艺谋的《影》。昨日,得知朱旭病危,张艺谋亲笔写下唁电,由家属读给朱旭听。受访者供图

程青松与朱旭一家是16年的邻居,他告诉南都记者,老人去年下半年被诊断出肺癌,但他自己并不知道。今年8月,老人迅速消瘦,但还能听到声音,头脑也很清醒。上周五蒋雯丽去看望他时,他特意模仿《天堂见》里“爷爷”扮猴子的动作逗孙女开心,蒋雯丽当场泪流满面。“如果说郎雄是台湾荧幕上的‘父亲’,那么朱旭可以说是中国大陆荧幕上的‘父亲’。”

朱旭年老了,很少保养身体,依然吃肉、喝美酒。此前,他曾对媒体说:“你很幸运,病没找上你,要是找上你,你也治不好,我只能说是老天保佑!”

多年前,原北京人民艺术剧院第一副院长石志先生在参加前苏联专家讲授的“表演艺术训练班”后,很是困惑。演戏到底是“由外而内”还是“由内而外”?朱旭笑着说,答案其实很简单:“我们应该接受上帝给予我们的东西。”

出品:南方都市报采编指挥中心

统筹:南都新闻工作室

撰文:南方都市报记者 侯晶晶

相关推荐
客服服务热线
13485538018
工作时间:09:00-19:00
微信公众号
手机浏览

Copyright © 2012-2023 凤台人才网 版权所有 网站备案号: 鄂ICP备2025090247号-24

地址:安徽省凤台县经济开发区 EMAIL:qlwl@fox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