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复试相关问答
1、为什么要写简历?
当你做一件事的时候,你必须明白它背后的意义。 我认为,用一份优秀的简历向老师推销你优秀的自己。 复试时,一份高质量的简历可以引导老师提问。 如果是转学和申请导师,大多数学生会通过电子邮件申请。 看完你的简历后,一旦他们今天喜欢你,明天他们就无法喜欢其他人了。 那么你就成功了,他们将参加重新测试。 在这个过程中成为你的蔡文姬。
1、展示优势:
避免经验的简单积累并能够将其挖掘出来。 只要你有经验,相信我! 它们都可以包装得很漂亮。 因为复试时每个孩子的表达能力不同,你可能无法在复试的15-30分钟内充分展现出你的个人优势,但你的简历可以! 简历可以将你的亮点尽可能全面地呈现给导师,让老师在最短的时间内了解你。
2、态度突出:
事实上,简历不仅仅是一张纸,也不仅仅是纸上的内容。 简历应该是“情商包”。 如果你没有带简历去复试网站,发现别人有一份你真的会慌。
您可以通过简历体现您的个人特征。 例如,漂亮的布局体现了你的认真态度。 你的简历还可以反映你的情商和你以前同学的经历。 输入简历并让老师分发。 你准备了足够多的简历,保证老师都有一份,这说明这个孩子确实很擅长做事。 我们的老师常说:“如果你有铅笔,就必须有橡皮”。 这是事实。 准备一份简历,还准备一整套配套的情商,复试效果会更快加倍。
3、掌握节奏:
任何成为简历的东西都可能会被问到,这确实让我们准备复试变得非常困难,但反过来说,这种困难可以转化为一定程度的可控性。 用简历引导老师提问绝对不仅仅是说说而已。 带上简历后,如果老师对简历的内容感兴趣,他会询问关于简历的问题。 然后你评价一下。 简历大家都很熟悉。 利润很高吗? 这比所有问题都是专业问题要好得多,对吧? 你必须学会用你的简历来引导老师的提问。 最好把题目控制在自己熟悉的范围内,你就赢了。 尤其是那些名列前茅的学生,更要展现出自己的优势。
(最新补充)中国传媒大学发文改革复试选拔流程:不再以初试成绩作为唯一参考标准,增设材料审核环节。 材料成绩和初试成绩共同决定考生是否可以进入复试考核。
中传的这次改革不再是单纯的“一试决定人生”,而是“考试+物质评价制度”。 和申请夏令营、保送研究生的流程很相似,也和申请海外学校的制度很相似。 这意味着,通过考生提交的材料,对其过往学术水平、科研创新能力、专业实践能力、综合素质等进行综合评价和打分,进而决定学生入营/入学,这可能会检查学习成绩。 学校成绩、学术成果、获奖证书、自我陈述、科研思路、个人作品、实践经验和推荐信。 不过目前来说,考研复试阶段,除了中专,其他学校准备一份简历就够了!
2. 能够体现在简历上
1、科研潜力:
国内本科教育主要是传授知识。 研究生需要有一定的自学和研究能力。 研究生需要培养的能力有很多,所以考研其实就是考察是否有科研潜力。
需要澄清的是,科研潜力≠科研能力。 科研能力应当通过发表的论文、项目建议书等学术成果来体现。 不过本科阶段能够发表高水平论文的人很少,如果能在复试中体现出自己的科研潜力就好了。 科研潜力是指已经具备从事学术研究的基本素质,如文献检索、文献综述、论文写作、自主学习、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等。
2、专业能力:
读研究生意味着你将逐渐开始进行独立的学术研究,学科基础是基本前提。
面试过程中,老师考察我们的专业基础。 除了初试成绩和本科核心课程成绩(这个可以体现你的知识结构)之外,更重要的是面对面的交流,这可以更直接地体现我们的专业技能。 。 但很多学生都修完了课程,取得了学分,而且成绩甚至很高。 但他们对自己的专业知识知之甚少。 我只知道理论的名称和具体含义,但对理论的应用或模型分析不太了解。
更可怕的是,社会科学的理论很多,而且有些理论非常相似,很容易混淆。 而且,每种理论都有自己的演变过程和适用领域,特别是目前的专业理论大多是引进来的。 因此,分析时必须考虑中国国情的特殊性,使用时必须更加注意。 基础不牢,老师就更容易看穿。 如果这是常识性错误,你就会扣分。
3、个人品质:
在导师的心目中,能够进入复试的考生之间不会有太大的区别。
如果您的专业需要特定的技能,您的导师可能更倾向于接受与他或她相似的志同道合的学生。 简单来说,就是对自己的学术研究领域有浓厚的兴趣,甚至在这个方向上有一定积累的学生。
导师之所以要招研究生,是因为他的知识需要传承,他现在所做的事情需要帮手。
与工作简历(与职位相匹配)不同,考研简历的重点是展现个人素质。 老师会希望学生学习能力强、执行能力强、聪明、容易领导,因为他们可以帮你做很多事情,即使写在简历里各种配套的招生简章也未必有太大帮助,所以我们应该做的就是在各个方面展现出我们的优秀。
3. 复审简历方法
1. 写作结构
1.1 突出体验重点
在简历安排上,优先顺序为:学术研究经历>学科竞赛经历>社会实践经历>学习培训经历>校园实践经历。 你应该把你的重要经历和你想让老师问你的经历放在简历的首要位置,也就是这一部分。

这是我之前保存的简历模板。 内容仅用于演示目的!
当然,如果你确实没有以前的经验,也不用担心。 再次强调,有科研经验的人还是少数,不必惊慌。 去年有一个女学生考入了武汉大学。 我帮她润色了她的简历。 复查后,她告诉我:
即将被录取的武大女生好消息! 大家一起欢乐吧!
我编码的地方是“resume”。 我之所以编码,是因为我把这张聊天截图发到了朋友圈,宣布这个好消息。 发到朋友圈的时候,我编码了“简历”两个字(PS:因为不想居功太多)。 以前的很多聊天记录清理和收藏已经不能用了……有害!
我这么说是想告诉大家,没有科研经历也没什么大不了的,不会对你复试产生不好的影响。 任何类型的经历都可以展现出闪光点,只要它能体现你的整体素质和研究生潜力。
1.2 描述体验的三个步骤
如何让您的体验更具吸引力? 有一个秘密,那就是STAR规则。 STAR 是情境(Situation)、任务(Task)、行动(Action)和结果(Result)的缩写。 就是在什么情况下,有什么任务,采取什么行动,取得什么成果。 这就是STAR规则。
在描述每项经历时,最好按照“项目背景或介绍”+“你负责的工作”+“你如何做事”+“从这件事中获得的结果”的结构来描述。
面试时老师会采用行为面试法,即通过你的行为来观察你的能力。 比如老师要问你“你认为你能吃苦吗?”,按照行为面试的方法,老师不会直接问这个。 他们会问“你遇到过的最大的困难是什么?” 这个问题的背后,他们认为知道你如何解决困难,并通过你如何解决困难来判断你的个人能力。
写简历也是如此。 当我们写个人经历时,我们不只是写我们做了什么,还要写我们做了什么+我们是如何做的+数据结果(如果有的话)。 你可以看一下这两种描述方法:
案例一:
案例2:
当然,每个人的经历不同,你应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使用不同的“专业语言”来描述和排兵布阵。
2. 写作原则
3、其他注意事项
4、写简历要注意什么? 1.突出你的优势而不是积累经验。
写简历时需要突出自己的优势,避免简单的经验积累。 比如,你帮老师收集资料,是不是看起来很无聊? 但你也可以写下亮点:例如,亮点是如何收集的、通过什么渠道收集的? 应该用什么表格来收集并提交给老师? 这就是亮点和能力,否则100年的数据收集根本没有任何用处。 再比如你做问卷调查,问题怎么设置? 收集问卷后使用什么分析? 经验不是重点,这些过程才是重点。 如果我给你一份简历,只是说我在哪里实习过,我的工作描述是什么,那你还不如不提交。 这是毫无意义的。 任何人都可以在网上复制一份简历,何必花钱呢。
2.布局美观,干净整洁
我收到的很多简历仍然使用表格! ! ! 作为一名研究生,应该有一定的审美能力。 整体布局是简历的门面。 不管内容如何,首先要美观。 加粗、换行、对齐、布局是最基本的。
3、硕士学位应突出学术经历和研究生学习计划; 专业硕士学位应突出项目和实践,并适当突出学术性。
经验和项目应遵循以下格式:名称+内容+过程方法+结果(可量化)
只要你能写出这些,你就会比市面上大多数简历编辑都要好,因为即使是那些自称“专业”的人,大多数也只是做名称+方法,以便更好地向你展示结果,但过程阶段非常复杂。 参与少,过程才是体现你能力的地方,因为只有结果是空的,很容易掉坑里。
4.引导老师通过简历提问
我想给你的另一个建议是学会用你的简历来引导老师的提问。 最好把题目控制在自己熟悉的范围内,你就赢了。 尤其是处于一线的同学,千万不要给自己挖坑。
比如,你在简历上写一些傻事:打扫大学图书馆,连老师都不敢说; 不写学习能力强、认真负责等没有说服力的自我评价; 避免简单的经验积累,需要会挖掘,只要有经验,就能包装得漂漂亮亮的。 这是我写简历时从学长那里学到的。
5. 研究生学习计划怎么写?

最好不要按照大一、大二、大三的时间线来写。 这很愚蠢。
让我给你一个主意。 可以从三个方面入手:学术方面、学术方面、实践方面。
学术工作方面:稳步学习研究生课程,为自己的职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学术上:科学研究、发表论文、研究生课程、博士研究(需要扩展,重点是硕士学位写作)
实践中:实习、创业(或者你想做的事情,硕士不推荐)、活动、比赛等。 6.写简历时应该避免什么?
以上内容是我的部分经验总结。 这篇文章写了很久了。 孩子们可以参考一下。 每天和考研的同学一起闲逛的时候,常常发现很多人对自己的评价太低了。 你要相信你很伟大,你坚持了整个初试。 下一步就是最后一步了。 考研你打败了多少孩子? 每个人的经历都有闪光点,但是很多人不愿意去挖掘,或者去思考一些工作的意义,所以很多同学没有意识到自己的价值。 说实话,你真的很优秀~一篇文章不足以涵盖所有场景,如果还有疑问可以留言~
现在时间还早,建议你先准备好简历。 总之,如果有科研经历,优先写。 如果你没有科研经历,想想你有没有什么经历可以体现你的“科研潜力”。
我记得以前有一个同学表扬过我。 不知怎的,他的运气总是那么好。
有同学问我有简历模板吗? 我放在网盘上上海求职简历,有需要的同学可以领取。
我找到了一个模板,还不错,比较简单,分享给大家!
毕业生简历模板(供参考).doc
38.4K
·
百度云盘
另外,如果有孩子需要制作一份他选择的学校面试的PPT,我正好存了一份。 您可以看看是否可以使用并在这里分享。 祝你复试顺利!
毕业生面试个人陈述PPT模板.pptx
1.1M
·
百度云盘
如果您在初审结果公布之前不知道该怎么做,请阅读本文。
如果需要调整,请阅读这篇《考研全流程解读+调整技巧》这篇文章。
我也想开个复试帖,近期会更新~
=====================
新更新:部分学校可能规定部分专业复试不允许带材料。部分学校去年不允许带简历,但明年可以带。 形势不确定,大家提前做好心理准备。
看到一条评论,想分享一下我的实践经验。 有时学生会问老师看到实践经验后会不会觉得自己没文化、无能。 我只能说,任何没有依据去猜测老师喜好的人,都是流氓。 经验很有用! 不过有些导师会在你发邮件给他们的时候回复,请描述一下你的科研经历。 这样的老师学术性比较强,这个时候你就得派。 当然,初步测试成绩更有用。 很多前辈都说实践经验没有用。 请注意,我们正在讨论的场景是如果您的本科经历平庸该怎么办。 在本科生中上海求职简历,具有丰富科研经验的学生屈指可数。 我们现在正在讨论大多数。 人们应该做什么? 他们怎样才能在现有的基础上让老师在简历上留下良好的第一印象呢?
因为每天晚上看知乎,所以回复不及时,但是看到就会回复。 如果还有其他问题也可以私信我。 如果我知道,我会尽力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