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取得今天的成就,并不是因为我伟大,而是因为我背后有无数普通人的不为人知的努力和贡献。 ——世界玻璃大王曹德旺。
如今,玻璃是我们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物品之一,比如车窗玻璃、汽车玻璃等,但是你知道中国玻璃制造行业的领头羊是谁吗? 玻璃制造业是如何发展到今天的? 今天我就和大家聊聊中国玻璃大王曹德旺的故事。 如果您有兴趣,请继续阅读。
成熟之路
曹德旺,1946年5月出生,福建省福州市福清市人。 他于1987年创立福耀玻璃集团,目前是中国最大、全球第二大汽车玻璃供应商。 现任福耀玻璃集团创始人、董事长。 他是佛教徒,多行善事。 自1983年首次捐款以来,曹德旺个人捐款累计已达110亿元。 入选中央统战部、中华全国工商业联合会“改革开放40年百家优秀民营企业”之一。 企业家名单。
说起曹德旺的成长之路,其实他的童年生活并不幸福。 由于小时候家庭困难,14岁的曹德旺失去了继续读书的机会。 临走前,他在学校痛哭失声。 一个月大突然断奶的宝宝会一直哭。 当时,父亲对他说了一句话:“别哭,哭是没有用的,你再也不能上学了。” 就这句话来说,是他父亲说的,他并不比他舒服。 作为一名父亲,不能让孩子读书是一种沉重而沮丧的经历。
虽然没有接受过完整的学校教育,但幸运的是,曹德旺从小就受到父亲和母亲的教导。 母亲对他说:“穷则须穷而明,富则须富而智”。 父亲对他说:“人有多少心曹德旺简历,就能成就多少事。”

辍学后,曹德旺不得不自学一些知识。 为了买一本80美分的字典查单词,他起早贪黑地为别人割草一年。 终于,他攒够了钱。 有了字典,但他不明白意思,又花了三年时间。 我攒了点钱,买了一本《辞海》来查词义。 一本字典、一个词汇是曹德旺早年的基础教育。
后来,随着时间的推移,长大的曹德旺不得不承担起家庭的重担。 那时他还年轻,卖烟、卖水果、拉车、修自行车……
40年只制作一块玻璃
20世纪80年代初,随着工业经济的发展曹德旺简历,汽车开始大量出现在中国南方。 然而,汽车玻璃的问题一直是瓶颈。 它很贵而且很难找到。 起初,曹德旺主要生产水表玻璃。 在一次武夷山之行中,曹德旺敏锐地发现了汽车玻璃细分市场的潜力。 他觉得这种透明的汽车玻璃也代表了国家的竞争力。 于是他下定决心“为中国人民制造一块属于自己的玻璃”,开始在高山试生产。 一开始一切都很困难。 由于条件和技术有限,当时国内几乎没有人生产汽车玻璃。 曹德旺面临产品、技术、人才“三无”的困境,但他决心“别人不做,我一定要做”。 。 经过多次尝试和努力,曹德旺终于生产出了成本不到200元的汽车玻璃。 由于价格低廉、质量过硬,产品畅销维修市场。 1987年,他的收入为500万元。
同年,曹德旺联合十几位股东筹集627万元在福清成立汽车玻璃生产公司。 20世纪90年代,福耀登上了中国资本市场“股份制改造”的航船。 1991年完成股份制改造,1993年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股票代码600660,成为中国最早上市的工业企业之一。
方向决定结果。 如果你追求的目标正确,它将决定你的进步。 “后续的成功自然会水到渠成,福耀玻璃也逐渐成为中国最大、全球第二大的汽车玻璃供应商。
他经常在媒体上直言不讳,谈论中国制造业的困境,提出劳动力成本高、运输成本高、综合税费高等问题。 他曾参与福建民营企业家致国家领导人的信,呼吁企业“松绑”放权,建议加快企业改革发展。

智慧生活
作为一名企业家,曹德旺有着自己独特的经营理念。 他认为做事如做人,坚持“诚信第一”,深知员工在公司发展中的关键作用,不断致力于提高员工的综合素质。
生活中,曹德旺喜欢读书。 无论多忙,他每天都坚持读书两个小时,勤奋求知,举一反三。
“人生要读两本书,一本是‘有字的书’,一本是‘无字的书’。一切都是书,你要学会如何从中汲取精华,将知识与现实结合起来。”过去了,这就叫智慧。”
以上就是玻璃大王曹德旺的故事【简历与财富史】的相关介绍。 你能从他身上学到什么吗?
注:文中所有图片均转载自网络,如有侵权,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