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花鼓灯是民间流传的一种舞蹈形式,是我国汉族民间艺术舞蹈的典型代表。 新中国成立后,她在北京怀仁堂演出时受到总理的热烈赞扬,称其为“东方芭蕾”。
关键词:陈凤台花鼓灯
花鼓灯是民间流传的一种舞蹈形式,是我国汉族民间艺术舞蹈的典型代表。 新中国成立后,她在北京怀仁堂演出时受到总理的热烈赞扬,称其为“东方芭蕾”。 改革开放后,花鼓灯多次代表国家出访各国,将具有中国民族特色的“东方芭蕾”传递到欧洲、美国、亚洲等国家,掀起了一阵阵“中国热”轰动国内外,引起轰动。
花鼓灯作为一种民间艺术,有着悠久的历史,主要流传于淮河流域。 比如安徽蚌埠的怀远、阜阳的颍上、淮南的丰台等。 从俗话说“千人行万里,不如淮河两岸”。 不难看出,花鼓灯之所以在淮河流域流传,是因为淮河河道宽阔,水系丰富,而且淮河两岸地处民风淳朴的平原地区。 这一优势地理位置可以很好地促进各地民间艺术与地方民间艺术的广泛交流,丰富了花鼓灯艺术的内涵,使其具有中原艺术特有的刚劲与质朴,以及特有的精致与高雅。南方艺术。 淮河流域的花鼓灯主要分为两大流派,以冯国培先生为代表的怀远派和以陈敬之先生为代表的丰台派。 笔者这里主要研究以陈敬之先生为代表的“陈派”花鼓。 灯。
一、“陈派”花鼓灯的地理环境及起源
1、地理环境
安徽省淮南市凤台县位于安徽省西北部、淮河中游、古战场八公山北麓。 良好的地理环境促进了当地花鼓灯艺术的蓬勃发展。 众所周知,安徽有很多民间音乐,如黄梅戏、鲁剧、四线兔子等。由于地理环境的优势,许多民间音乐也滋养了安徽民间艺术的蓬勃发展。花鼓灯、凤台县还荣获文化部颁发的“花鼓灯之乡”称号。 但由于淮河水系丰富,常年通航,南北文化充分融合,进一步丰富了安徽丰台“陈派”花鼓灯的内涵。 由此可见,地理环境对于“陈式”花鼓灯的发展十分有利。
2.产地
至于花鼓灯的起源,目前学术界尚无定论,民间传说也有不同的说法。 有人说它起源于宋代。 其原因是根据《丰台县志》中的几条简要描述:“花鼓灯历史悠久,自宋代起就流传于准河流域的丰台、怀远一带。” 也有人说它起源于元代,因为解放初出土的花鼓灯歌词中有一句话:“从元代至今,红灯笼也叫花鼓灯”。 也有人说始于明清时期。 据民间传说,花鼓灯起源于夏朝。 总之,关于花鼓灯众说纷坛,但可见花鼓灯早已成为一种普遍而完整的娱乐形式。
二、花鼓灯的表演形式
一、花鼓灯的舞蹈动作
花鼓灯的舞蹈动作可分为单一动作和两人或多人协调动作。 花鼓灯的舞蹈动作与淮河流域的民俗风情相结合,形成有情节的双人歌舞表演或集体歌舞表演。 。 例如“陈派”花鼓灯的兰花有四个基本动作,即扇动、帕花、步法、身姿。
二、花鼓灯的作用
花鼓灯在表演时的角色一般都是固定的。 “兰花”、“伞架”、“鼓架”是它的三个主要角色。 “兰花”一般是女性角色的总称凤台花鼓灯调研,又可称为“蜡花”,又称“包头氏”。 一般花鼓灯中最美丽、最俏丽的笑话都是由“兰花”来完成的。 “兰花”的水平直接决定了一个花鼓灯班的整体水平。 “鼓架”是男性角色的总称,分为“大鼓架”和“小鼓架”两种。 “大鼓架”一般是力量的象征。 主要表演一些顶尖的动作,演员的实力肯定是超强的。 “小鼓架”一般比较灵活,善于翻筋斗,显示其机智和灵巧。 “伞架”是花鼓灯的领舞、主唱,一般担任指挥。
3、花鼓灯音乐
丰台花鼓灯音乐通常由花鼓歌、花鼓灯锣鼓、后台小曲三部分组成。
1.花鼓歌
花鼓歌是花鼓灯中的歌曲,也可称为花灯歌。 旋律简单、生动,多由劳动人民口头创作,并在演出间隙即兴创作。 艺人唱歌不受限制,想怎么唱就怎么唱,内容也不确定。 但正是这种内容不确定的即兴演唱,使得花鼓歌的题材更加多样,内容更加丰富,充分体现了花鼓灯的民间艺术成分。
2、花鼓灯、锣鼓
丰台花鼓灯的锣鼓主要分为“下厂锣鼓”和“曲牌锣鼓”两种,是花鼓灯歌舞的灵魂。 一般用在表演开始和表演过程中。 它与舞蹈配合紧密,节奏明快,变化大。
曲牌锣又称“献锣鼓”或“翻子锣鼓”。 它们大多是在玩灯笼时玩的。 节奏比较均匀,没有太大变化。 花鼓灯锣鼓是花鼓灯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其中又以花鼓、大锣为主。 花鼓是整个乐队的灵魂,起着指挥的作用。
3、后场戏
后台戏,又称后台戏,是花鼓灯表演后期安排的节目。 它通常是在表演后为满足观众的需要而添加一定情节的表演,因此被称为“后台剧”。 他们的演唱内容多采用民间曲调,而这些曲调通常是艺人向当地人学习的。 例如“陈派”花鼓灯的后台戏一般采用丰台周边广泛流传的曲调。 。
4、花鼓灯的发展
过去,花鼓灯被认为没有吸引力,而且一般没有专业演员。 其中不少是地地道道的劳动人民自发组成的花鼓灯团,在庙会、节日时自发表演。 解放后,这种原本被认为没有吸引力的民间艺术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如“陈派”花鼓灯创始人陈敬之先生,曾多次应邀到国内外讲学。 他创作的各种花鼓灯节目也多次荣获各种奖项。
总之,花鼓灯这一古老的民间艺术以其独特的魅力征服了越来越多的观众。 它在被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同时,也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关注。 作为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它的发展不仅对中国舞蹈艺术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凤台花鼓灯调研,而且对弘扬民族优秀文化也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我希望越来越多的人关注这一点。
参考
[1]赵力,《论花鼓灯艺术的多元化构图》,《淮南师范学院学报》
[2]李世军、杨传忠,《探寻丰台花鼓灯的起源》,《淮南师范学院学报》
[3]李昌,《安徽丰台花鼓灯的历史渊源》,《通俗文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