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来自Pixabay
随着工作年限的增加,我和朋友们也相继变老,哦不,我们也开始陆续照顾人了。 偶尔,我听到朋友抱怨,他们指导的人不是努力,而是工作太努力,而且这些努力不到位。 我个人接触过很多应届毕业生,也带过几个应届毕业生。 我发现,很多应届毕业生或者职场新人,往往态度很好,做事也很积极,但是却给人一种没有抓住要点的感觉。 。
所以,今天我想和刚入职场的新人聊一聊,如何更好地步入社会,适应职场,发挥自己的长处。
1.“导师”不是学校的老师。 许多大型互联网公司对新员工实行“导师制”。 会有一个名义上的师傅职场新人不要太积极,带领新人快速上手,并布置一些基础工作,帮助他们快速上手。 但工作中的导师与学校的老师不同。 “老师是教书、传授知识、解决疑问的人。” 老师的天职就是教你知识。 他们就是靠这个谋生的,所以你一次听不懂,我就告诉你两次,如果你两次听不懂,我就告诉你三遍。 在工作中,所谓的“导师”都有自己的事情,无论大小,所以在请“导师”回答问题时,一定要尽可能记住内容。 没有人有足够的时间在任何时候做这件事。 随时随地耐心解答您的每一个问题。 当然,这并不是说新人有问题就不要问导师,而是说要尽量少问重复的问题,尽量少问本质上相同的问题,尽量少问。尽可能少提出可以使用搜索引擎轻松找到答案的问题。
2. 不要将手段视为目的。 不仅是职场新人,很多工作多年的人也会犯同样的错误。 对于这个问题有一个非常经典的比喻就是让你给领导打电话预约。 你打了三四次电话,但没有人接听。 你回来告诉老板你打了好几次电话都没有人接。 其实这个任务的目的是和领导约个时间,而不是让你给他打电话。 如果打不通,你可以联系他的助理(如果有的话),发邮件,然后跑过去看看他是否在工作站。 这些都是手段,而手段是为了达到目的而服务的。
3、不要一步一步推进。 这也是职场新人很少关注的事情。 造成这个问题的原因一方面是学校老师布置的任务非常具体,比如写什么论文、写什么报告等。 另一方面,新人对工作和工作内容有了清晰的认识。 不太理解,导致缺乏进一步思考的思维惯性。 比如,当老板让你整理用户反馈的Bug时,他并没有要求你用Excel把Bug拼凑起来扔给他。 不是你整理的,而是你让他整理的。 正确的做法是将Bug聚集在一起,整理出最重要的问题,然后看看这些Bug是否有共同点,比如机器型号、ROM、网络环境、地理位置等,然后根据问题提出修正方案关于共性和数量。 顺序建议。 作为一个新人,你可能不知道bug产生的原因,也可能不知道修复某个bug的复杂程度。 但当你把以上这些都理清之后,相信你的老板一定会向你解释哪些Bug是有历史原因和原因的。 是什么,哪些Bug比较紧急,哪些Bug可以稍后排队等等。这个过程就是学习、提高、快速进入状态的过程。
4、看问题时举一反三。 当“导师”看到新人工作太辛苦时,往往会直接或间接地指出,分配给你的任务是为了让你能够深入思考,更多地了解产品上线文档,让自己从一个需求延伸到更广阔的维度。 比如,老板说你应该多想想为什么微信朋友圈里的评论和点赞需要用图标来接收,而微博却把它们分散了出去。 这两种设计的原因是什么? 如果微博按照微信改的话会出现什么问题? 微信改微博有什么问题? 有更好的解决方案吗? 其他社交产品是如何做到的? 这种问题不是老板问的,老板也不想听到你的回答。 老板只是给你提供一个思考问题的思路,打开你有限的思维。 如果老板详尽地问你所有与这个问题相关的问题,而你都回答了,确实可以证明你的产品感觉不错,有才华,但这些问题都是老板想到的,你的老板也愿意看到。 最好的就是这些你都可以自己去思考,去反省自己。
5、做事一定要“小心”。 我本来想考虑一下,但又怕被批评,所以就改了措辞。 很多新人接到任务就赶紧去做,然后尽快把结果交给老板。 当然,如果能保质保量,肯定会超出预期,得到老板的赏识。 但如果你的结果有很多低级错误,充满了常识漏洞,甚至没有体现老板在分配任务时所解释的内容,想想老板的感受。 老板也是新人。 除非他们给你分配的任务有明确的时间点(一般即使时间点明确,也是根据你的实际情况要求的),否则你做一段时间或者做完就够了。深入了解它。 时间。 结合上面所说的,聪明的做法是把能想到的一切都想出来,尽可能多地吸收任务中对自己成长有帮助的内容。
6、职场也注重用户体验。 很多时候新员工刚加入公司时,通常都会体验自己的产品和竞品,也可能会被要求输出一份竞品分析或者数据分析。 职场新人很容易想当然地用PPT或者Word来输出,这是学校里常用的、不会出错的方法(我也见过有人拿出思维导图来比较功能)。 但我忘了考虑哪种格式可以更清楚地解释事情。 例如,使用Word或PPT进行行业分析会更容易阅读,使用Excel进行功能或能力比较会让差异更加明显,使用思维导图进行产品结构梳理可能会更直观,而UI或者甚至可以直接使用图片进行视觉体验。 其实这些都是手段职场新人不要太积极,都是为了帮助信息的接受者更好地理解你想要表达的内容。 因此,如何用更合理的方式来解释事情也是需要思考的事情,而不是扔掉一堆未经处理的原始数据,体验太糟糕。
以上是我在职场新人中看到和听到的一些常见问题(如果还有其他的,我以后会补充)。 绝大多数新人都会遇到其中的一个或多个问题,但这并不是什么大问题。 关键是意识。 怎么改变问题。 有太多新人非常努力。 他们每天早来晚走。 他们询问周围的人是否有什么任务或可以帮忙的事情,但结果并不令人满意。 说得严重一点,这是用战术上的勤奋来掩盖战略上的懒惰。
其实,作为职场新人,你只需要把握几个原则——无论是老板还是导师,他们要求你做的事情一定是他们工作的一小部分。 如果你与他分享这一小部分,你们都可以得到自己的好处。 这就是我想要得到的——直白的说法就是,你做完任何一个任务之后,都要额外花费几倍的成本去修改(可能还不能用),谁不会崩溃呢?
无数人说过,只要你足够努力,你就可以超越这个行业或领域90%的人。 这句话千真万确。 前提是努力到位,而不是跑偏。 很容易用力过猛而失败。 自己的腰。
祝愿所有职场新人都能快速成为老司机,互相鼓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