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伟光:《新闻联播》的开创性贡献

类别:凤台资讯 时间:2023-10-23 浏览:
记者、副台长、中央电视台副台长、台长、广电部副部长等职。在刚刚出版的《杨伟光的央视岁月》一书中,现任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主席的杨伟光透露,这是他亲自拍板决定的。1985年7月,杨伟光正式受命,任中央电视台副台长,主管新闻。

杨伟光接受采访

杨伟光讲话

杨伟光

杨伟光现场讲话

杨伟光,1935年生,广东省梅县人,1956年10月入党,1961年参加工作。曾任中国人民广播电台编辑。 中央电视台记者、副台长、副台长、台长,广播电影电视部副部长等。

代表作品:

《决战中国命运》《开国领袖毛泽东》《长征》

主要的成就:

新闻联播》的开创性和突破性贡献

1961年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工作。 1985年调任中央电视台副台长。 1991年,出任中央电视台台长。 1994年任广播电影电视部副部长。 1995年主持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电视理论”研究被列为国家哲学社会科学“九五”重点项目,研究成果发表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电视理论提纲》中国电视台”。 2002年9月,担任上海交通大学媒体与设计学院院长。 曾任第十届全国政协委员、重大革命历史题材影视制作领导小组组长。 现任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主席、品牌中国产业联盟副理事长、中国传媒大学博士生导师。 着有《电视随笔》、《电视新闻随笔》、《电视改革随笔》等书。

个人成就

安徽凤台县电视台凤台新闻联播视频20230529_凤台县广播电视台新闻_凤台新闻视频电视安徽县台直播

《新闻联播》的开创性贡献是任何人都无法超越的。 原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副台长杨伟光,1985年调任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副台长时安徽凤台县电视台凤台新闻联播视频20230529,对电视还是一个十足的业余爱好者。但到了1999年杨伟光卸任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台长一职时,他的才华就已经显现出来了。其贡献几乎得到台湾国内外的一致认可。 央视新闻中心资深制片人回忆,作为导演,杨伟光能够选题、策划一切。 上级宣传部门有理有据,“言有分量”。

1986年1月29日,美国挑战者号航天飞机在起飞时发生爆炸。 《新闻联播》将其作为头条,播放了整整6分钟。 把国际新闻放在国内新闻之前,这是“新闻联播”一贯表现出的刻板形象的最好例子。 在刚刚出版的《杨伟光的CCTV岁月》一书中,现任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主席的杨伟光透露,这是他个人的决定。

《新闻联播》在新闻领域的突破,得到了杨伟光最得力的部下之一孙玉生的协助。 1993年,孙玉生带领联合广播的一批人招兵买马,创办了《东方时空》,首次将晨间新闻的概念引入中国电视界。 次年4月1日,孙玉生在联播后的13分钟时段推出了《焦点访谈》。 用杨伟光的话说,它“把以联播为核心的解说节目带入晚间黄金时段”。 以此为基础,中央电视台发展成立了新闻中心新闻评论部——中国电视传媒界知名的先锋团队。

央视新闻中心一位总编辑回忆,《东方时空》刚创办时,几乎成为中国电视界的一个神话。 时空记者出差时,甚至会遇到兴奋的售票员亲自给他们送洗脚水。 就在这个时候,“痛并快乐着”的白岩松一边偷偷地从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来到解说部做私人工作,一边还感叹着“一条狗带到央视来,狂吠了几天”。将成为一只著名的狗”; 而离开来到湖南卫视新闻评论部的王智,则在北京过着他后来所说的“临时打工八年”的生活。

孙玉生,首任新闻评论部主任,现任中央电视台副主任。 在一本名为《声音——改变中国电视的十年》的回忆录中,他详细记录了1993年至2003年创办新闻评论部的过程。这种极其开放的文化氛围一直持续到90年代末。 一段名为《十月的家散》的新闻评论部年会视频作品在网络上广泛流传,成为这种氛围的经典诠释。 “时间紧,任务重,我们能绕过真理部吗?” 2008年元旦,在中央电视台附近的一家茶馆里,凤凰新媒体主编吴征回忆起影片中的经典台词,“是走理性的平安街,还是走理性的平安街”,仍激动不已。理性的平安街?走激情的三环? 原本他辞去安徽卫视的正式工作,加入新闻评论部,只是因为一部极具影响力的电影《十月别离》。 很难想象,这座延安圣地般的电视新闻高地,最初是脱胎于《新闻联播》的。 当时,在《新闻联播》中,留给观众印象最深、最受观众关注的一句话,往往就是主持人的最后一句话——当天《焦点访谈》即将播出的预告。

如果说上述改革是遵循新闻规律、打破陈规,那么杨伟光对《新闻联播》的另一项革命性举措则是其经济价值的开发。

1993年底,杨伟光决定在《新闻联播》的天气预报前添加30秒的广告。 这一在当时被认为离经叛道的举措,甚至让当时的广电部部长艾智胜感到不安,不得不亲自拿起电话向杨伟光询问详情。

但从这则广告开始,央视开始依靠《新闻联播》前后的黄金时段,进行点石成金的广告竞价。 如今,央视一套和新闻频道两个频道中,并行播出的《新闻联播》播出前后短短几分钟黄金时段的广告竞价金额占据了绝大多数。占中央电视台16个频道的广告总收入。 2007年,黄金时段竞价总额甚至超过80亿。 有人评论说,从某种意义上说,杨伟光把《新闻联播》变成了一台巨大的印钞机。

央视新闻评论部的一些老人认为,杨伟光时代是央视的巅峰,自然也是《新闻联播》影响力的巅峰。 他们喜欢回忆2000年之前的央视岁月,认为那是央视“最好的时光”。

孙玉生的新闻评论部搭档、现任中央电视台副总编辑袁征明认为,无论是杨伟光还是孙玉生,《新闻联播》本身或外围进行的任何改革都离不开总体。当时思想解放的环境。 。 他回顾说,《东方时空》和《焦点访谈》的创办,一方面是响应邓小平南巡讲话,另一方面是从2007年电视宣传工作会议开始。 1993年初。专栏”。

改革进程

1985年7月,杨伟光正式任中央电视台副台长,分管新闻工作。

1985年9月,杨伟光提出“进一步深化电视新闻改革的措施,要求将《新闻联播》变成重要新闻摘要”。

1986年1月,中央电视台以六分钟的头条新闻报道了美国挑战者号航天飞机在起飞时发生爆炸。 国际新闻成为头条新闻,打破规则并受到赞扬。

1986年9月,全国人大常委会讨论制定《破产法》。 央视专题组直播了讨论过程,受到观众欢迎。

1986年9月,中央电视台对汉城亚运会进行了全方位报道,时效快、内容丰富、形式灵活。

1987年3月,六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在北京召开,中央电视台首次现场直播中外新闻发布会。

1987年8月,中央电视台播出纪录片《让历史昭示未来》。

1987年10月,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中央电视台首次通过世界通信卫星向世界直播开幕式。

1988年5月,中央电视台现场直播了中国、日本、尼泊尔三国运动员攀登珠穆朗玛峰的壮举。

1988年9月,中央电视台以最快的时效性报道了汉城奥运会,受到欢迎。

1990年10月,中央电视台主办了北京第十一届亚运会的报道,创下了亚运会电视报道的新纪录。

1991年12月,杨伟光升任中央电视台台长。 那一年,央视的广告收入是27亿。 他提出“发挥中央电视台优势安徽凤台县电视台凤台新闻联播视频20230529,汇聚国家和社会之精华”的方针。

1992年春,杨伟光提出要把中央电视台建设成为与中国大国地位相称的世界性广播机构。

1992年5月,中央电视台召开省级电视台台长会议,部署开办《经济信息联播》,提出中央台服务地方台的15条措施。

1992年10月,中央电视台开播第四个国际频道节目,覆盖亚太地区38个国家和地区。

1993年,中央电视台在美国芝加哥开办“北美东方卫视”。 中国是第九个在美国建台的国家。

1993年,中央电视台提出建设世界一流电视台的目标,提出了“大电视台”的基本条件和具体实施措施。

相关推荐
客服服务热线
13485538018
工作时间:09:00-19:00
微信公众号
手机浏览

Copyright © 2012-2023 凤台人才网 版权所有 网站备案号: 鄂ICP备2025090247号-24

地址:安徽省凤台县经济开发区 EMAIL:qlwl@fox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