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技能大奖”“全国技术能手”韩利萍

类别:招聘信息 时间:2023-10-06 浏览:
2000年,厂里引进第一批数控加工机床,韩利萍主动申请,成为第一批学习数控机床加工的员工。初入清华厂时,韩利萍的师傅就对她严格要求,一旦发现不合格产品,拿过来直接扔掉。”从普通工人到特级技工,韩利萍从来没有停止过学习。2014年,厂里组织青年员工到天

长治清华机械厂工资待遇_长治清华机械厂招聘_长治市清华机械厂地址

图为韩丽萍在五轴加工中心向队员讲解加工难点。本报记者 郭娜 摄

时值四月,春风和煦。

走进整洁的长治清华机械厂,每一根柳枝都在竭尽全力地伸展着,似乎在诉说着清华人执着的航天梦想。

第二分厂里,机床轰鸣。 数控机床前,韩丽萍用手抚摸着新生产出来的零件。 是否有刀痕以及粗糙度是否可以接受? 她可以通过触摸来判断。 一毫米对于普通人来说可以忽略不计,但在韩丽萍眼里,一毫米就是一百根线。 “航天领域没有小事,成败就在于一毫米。” 这不是一句空话,而是一毫米。

一米丝和千分之一毫米微米是韩丽萍心目中的尺寸。

听声音、看铁屑、钻研琢磨编程,凭借多年积累的经验,韩丽萍一次次突破自我,先后攻克“神舟飞船”、“探月工程”、“长征五号” 、“长征七号”事件发射平台等任务处理困难。

“中华技能奖”、“国家技术能手”、“国家韩丽萍技能大师工作室”……韩丽萍获得的荣誉无数。 她成绩的背后,是她不懈的努力。 “要想跟上时代的步伐,就必须不断学习。” 韩丽萍简单说道。

1991年,高中毕业的韩丽萍来到清华工厂。 对于即将从事的机床加工,她脑子里一片空白。虽然师傅一步步传授给她经验,但由于她不是专业人士,看懂图纸和产品切割有一定难度。

“下班回家,我就拿着土豆练习。” 谈及自己的愚蠢方法时,她笑了。 经过刻苦实践,韩丽萍加工的产品合格率大大提高。 2000年,工厂引进第一批数控机床。 韩丽萍主动申请,成为第一批学习数控机床加工的员工。

“一切都得自己想办法。” 从传统铣床到数控加工,韩立平的脚步艰难却坚定。 当她看不懂数控机床的使用说明书时,她就看各种书籍,不懂的就反复研究机床。 经过几个月的学习长治清华机械厂招聘,韩丽萍终于掌握了数控机床的操作。

然而,随着航空航天事业的快速发展,新的研发任务也越来越多。 面对新材料、新工艺、新结构的挑战,韩丽萍艰苦奋斗,大胆攻关,确保了多项任务的顺利完成。

2007年,某产品加工时间紧、任务重。 按照前面的流程,需要准确的计算出圆弧和直线的切点。 计算过程复杂、耗时、耗力。 为了按时、高质量地完成任务,韩丽萍加班加点,认真学习,设计了西门子蓝图编程,顺利完成了任务。

在韩丽萍的人生词典里,从来没有找到“几乎”这个词。 她说:“航空产品、军工产品没有容错的余地,每个工人都应该精益求精,把本职工作做到极致。”

韩丽萍参与的新一代运载火箭长征七号发射平台体积巨大,需要四通均流阀体来控制平稳倾角。 相互交叉的阀孔有70多个。 每个阀孔的精度公差在0.02毫米以内,孔内粗糙度要求达到0.0016毫米。 凭借多年的经验,她一次又一次的测试,终于在规定的时间内按要求加工出了合格的阀体。

韩丽萍表示,航天员“精益求精”的品质是一代又一代传承下来的。 刚进清华厂的时候,韩丽萍的师傅对她的要求很严格。 一旦发现不合格的产品,她就会把它们拿走扔掉。 虽然心里很委屈,但这让她真正明白,宇航员不应该有“差不多”的想法。

26年来,韩丽萍严格遵守工艺流程,始终要求自己在误差范围内做到最好。 2005年,韩丽萍成为数控团队的组长。 20多名年轻员工中有三分之一是她的徒弟,90后的张海鹰就是其中之一。

“她对我们的要求非常严格!” 张海鹰说道。 有一次,韩丽萍摸张海英加工的零件时,说有刀痕,不合格! 年轻的张海鹰固执地说:“差不多了,反正也在承受范围之内。” 但韩丽萍却严肃地说:“我们所有的产品都是为了做到精益求精,没有任何区别!” 张海鹰没有再坚持,而是按照师傅的要求返工,直到近乎完美。

在韩丽萍的严格要求下,她带领的团队连续五年荣获中国运载火箭研究院“神剑金牌团队”、“全国先进学习团队”、“全国女职工贡献事业模范岗位”称号连续多年获得中华全国总工会的表彰。 荣获“全国工人先锋号”称号。

“只有多学习,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 从一名普通工人到一名特种技师,韩丽萍从未停止过学习。 2003年,韩丽萍利用去北京出差的机会,从居住的亦庄工业园区乘坐两个小时的公交车到西单图书大厦买书。 大雪纷飞,图书馆里的韩丽萍正在急切地翻阅专业书籍。 眼看着天快黑了,我手里的书都舍不得留下了。 “我简直把它们都买了!” 韩丽萍背着两大袋沉甸甸的书,乘公交车回到了住处。

追求知识的渴望,畅游知识的海洋。 2014年长治清华机械厂招聘,工厂组织年轻员工到天津职业技术学院接受软件编程培训,韩丽萍成为其中之一。 三个月的培训中,她每天早起跑步读书,上课认真记笔记,课后复习教学视频,反复咀嚼老师讲的话。 这是韩丽萍生活的一个重要进步。

今年4月15日,央视《大国工匠》摄制组专门来到清华机械厂,对韩丽萍进行了为期一周的拍摄采访。

2026年,和她一起进厂的很多人都换了工作,但她仍然坚守在生产线上。 她表示,看到自己的节目如此受欢迎,她感到非常欣慰和自豪。

26年来,韩丽萍始终坚持“第一次就把事情做对”的信念,精益求精,追求完美。

26年来,韩丽萍从未停止过学习,滴水穿石。

26年来,韩丽萍凭着坚持、坚韧、勤奋、钻研,突破了一切不可能,为航天事业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见习记者潘银丽)

相关推荐
客服服务热线
13485538018
工作时间:09:00-19:00
微信公众号
手机浏览

Copyright © 2012-2023 凤台人才网 版权所有 网站备案号: 鄂ICP备2025090247号-24

地址:安徽省凤台县经济开发区 EMAIL:qlwl@fox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