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丨娱乐里场(ID:八卦家) 文丨职场里
印象中,近几年没有一部剧像《猎场》那样在开拍前备受期待。 各家媒体甚至给它起了“剧王预定”之类的称号。 《猎场》的编剧兼导演是业内巨头姜维。 他联合导演的《不要和陌生人说话》是无数听众的童年阴影,而《沉默的证人》《阴险》《借来的枪》都是值得反复观看的经典。
《猎场》是胡歌继《琅琊榜》之后参演的唯一一部电视剧。 配角几乎集齐了剧界的前辈中国职场电影,感觉分分钟就能召唤巨龙……但事实证明,这部剧注定是王者。 结果是:52个城市票房率:上线当天0.5,第二天升至0.6,排名未进入前五,豆瓣评分5.7。
《急诊室医生》在展现当代专业人士的工作和生活方面并没有取得进步。 算起来,广受好评的《欢乐颂》和节拍的《欢乐颂2》最大的短板都在职场。 真实公司的首席财务官召开会议讨论所有战略问题,并主持公司合并项目。 他威胁准儿媳妇的那一幕,可谓女巴菲特。 都快100集了,她还没有做过一件CFO该做的正经事。
中午另一部职场剧《手术》的评价也褒贬不一。 靳东前两集犯下的职业失误,让久违的业界抓住机会,在口碑上掀起了一场狙击战。

其实它的整体素质已经比这几年混的各种“XXX博士”要高了,只是言情含量低,加上靳东性格清高,脱离现实,所以只能是堪称良心剧。 算不上一部优秀的职场剧。
去年的热门都市剧《我的前半生》虽然赢得了票房和热度,但很难称得上优秀:一个离婚男人的努力和自强,职场剧应该是半边天,但女主角靠着在金手指上。 作弊行为一直在飙升; 男一和女二都是咨询行业的精英,在客户界面上能体现出他们的差异; 男二,一家小型咨询公司的项目总监,还能买得起价值七万、八万元一双鞋的浪子老婆,可以说是非常浪漫了。
包括之前的行业剧如《亲爱的翻译官》、《杜拉拉升职记》、《时尚女编辑》、《离婚律师》、《辣妈》等行业剧,在职场上都称不上专业。

姜维、郑晓龙、正午阳光、新丽……这些都是中国影视剧界有良心的导演和制片人,但没有人能拍出一部让观众满意的职场剧?
智力阐述:一部好的职场剧是什么样的?
首先,你必须真正专业!
医疗剧要有真实的医疗故事,刑警剧要有真实的刑侦故事,律师剧要有真实的法律案件,超市大战要有真实的商场战术,对吧?
这不仅仅是剧中人物仅仅靠嘴上说一堆专业术语就能应对事情。

对于一部真正的职场剧来说,职业内容应该真正渗透到剧情中,故事发展的关键也应该符合职业的内在逻辑。 剧中人物的行为模式和动机应与其职业特征相一致。
做起来难吗?
真的。 隔阂如山,不是说说而已。
例如,如果您不是诊所相关人员,
您知道门诊科室分布的标准是什么吗?
您知道临床职称评定标准是什么吗?
您知道哪些患者最容易遭遇医疗纠纷吗?
您知道诊所通常采取哪些措施来解决医疗纠纷吗?

透过屏幕可以看到紧张的真实急诊室照片
这甚至不问与医学专业相关的知识。
其次,你要了解劳动人民的工作生活,对吗?
注意中国职场电影,这是职场生活,不是职场情感生活……
不同行业的办公室政治是什么样的?
各类专业人员的工作状况如何?
朋友们聊什么,如何沟通,如何竞争,如何合作?
吃、玩、喜欢、喜欢有职业特征吗?
不同专业的专业人员的薪资是多少? 恐惧在哪里?
他们的思维模式与其他职业的人有何不同?
此类问题的答案,或许会成为职场剧的剧情和细节。 如果做得好,你会觉得很专业,但如果做得不好,你就会受到观众的批评。
用这两个标准来评判我们的职场剧,结果是相当灾难性的。
要么对自己的专业工作充满假设:哪些律师可以在法庭上畅所欲言、畅所欲言,哪些猎头公司可以接触到绝密的企业机密和间谍,哪些病人一眼就能看出自己的能力。只是瘦吗? 外伤医生、日常做并购工作就是在PPT会议前骂人的CFO……

或者说对劳动人民的生活存在着巨大的误解:所以我们看到的不是银幕上生活的医生、律师、警察、白领,而是穿着白大褂、夹克、三件套的蹩脚cosplay ...
所谓的职场,完全变成了一块黑色的面纱,罩在了那些戏子的头上,却掩盖不了他们内心缺乏勇气。
职场剧为何成为内地影视人的克星?
首先,90%以上的内地影视创作者从未踏入过职场。
有些职场剧是根据真实职场人士写的原创小说改编的。 比如《法医秦明》是真正法医的作品,《欢乐颂》的原作者是一位文科出身的女性,从企业底层一路打拼到高管。 这种原创工作无论从专业性还是职场生活上来说都没有太大问题。
但从一部好的职场小说到一部好的职场影视剧,中间有太多的路要走。
在影视制作过程中,导演、导演、制片人对职场的理解程度直接决定了最终作品的质量。
在广告公司工作了四年的《欢乐颂》编剧袁跑丹,在描写基层白领的工作和生活方面没有太大问题。 他能巧妙地将安迪的职业从原著中的“从华尔街归来的金融金领”变成“真正企业的CFO”,安迪职业生涯的概述纯属外行之谈。

每天晚上都在争夺市场份额的首席财务官
《外科》主任朱珠毕业于成都医科大学,曾在顶级诊所实习。 因此,《手术》的专业度和职场生活早已被认为是近年来最可靠的,但她仍然无法控制拍摄的细节。 以及这一集的整体智慧。

这是影视行业繁荣后补充的新鲜血液。 至于导演和制片人……他们离工作生活太远了,根本不了解,全靠猜测。
郑晓龙作为总策划,曾经制作过一部我视为中国优秀职场剧开创者的优秀剧集——《编辑部的故事》。

风景满分
之所以靠谱,是因为他当时还在职场,而且还年轻。 六年过去了,他早已在云端,所以《新编辑故事》和《急诊科医生》不仅不再有职业生活,甚至已经脱离了普通人的生活。
为什么TVB的职场剧如此丰富?
与内地影视从业人员多为个体户不同,TVB本身就是一个大职场。 无论是主导剧集内容的制片人,还是饰演打工仔的艺人,你们都是在做一份工作。 你脚踏实地,心态平和,所以在职场生活的描绘上不会有太多的误差。

这些工作场所的空虚感无法通过聘请职业顾问来解决。 专业顾问只能保证剧本中专业知识的准确性,但无法指导你故事的方向和效率。 他们无法监督你拍摄的每一个细节。 他们无法保证你的剧本内在逻辑符合职场逻辑,也无法让艺术家拥有专业智慧。
有泥土才能结出果实。
其次,内地影视人也缺乏学习热情。
如果说没有工作生活就意味着缺乏直接经验,那么影视人总能通过阅读大量的专业资料、书籍、采访大量的专业人士来获得间接的经验吧?
虽然纸上谈兵——再浅,总比没有好!
抱歉,他们很忙。
当你一年在横店度过300天的时候,你哪有时间学习、采访、体验生活? 中国人平均每年只读书0.7本书。 我想说,影视行业都是例外。 你相信我吗?
回过头来,我们来看看中国内地如此罕见的职场剧是如何制作的:
算是比较靠谱的医疗剧《心术》,是导演六六编剧的,他在北京各大诊所卧底半年多,与医生护士互动。

去年热播的《白夜》《指纹》的导演是一名诉讼律师,在经营犯罪侧写爱好者商会之前,他在一线工作了11年。

当然,不仅是职场剧,任何类型的文学、影视艺术,都需要这些直接或间接的沉浸式体验才能赢得别人的信任。
著名画家、金牌导演严歌苓每次写一个题材的故事,都需要在相应的环境中生活半年以上。 当他写《地囚颜氏》(《归来》原著)时,他去西藏生活,与吸毒者交谈; 当他写《马哥是城》时,为了感受中国企业家作为赌徒的态度,她去香港赌博,输了很多钱。

她说:
我感觉很多中国画家在很小的时候就把自己捧上神坛,社会也把他们捧上神坛,很快他们就过上了不踏实的生活。
我想,在出版文学衰落的这几年,大陆画家早已走出云端,但大陆影视工作者却依然乐在其中。
因为里面不冷,所以赚钱还是很容易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