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8岁的全职家庭主妇安安在给自己打了60个电话后,立即决定带着5岁的女儿离开美国回娘家“报复”丈夫富有又帅气的父亲,于菲菲。 去机场的路上,安安右手离开方向盘,猛踩油门,砰的一声撞到了精英律师徐朗的车上。 惊慌失措的安安决定作弊,将责任推给对方。 她不知道行车记录仪记录了一切,也不知道徐朗就是她父亲刚刚找的离婚律师……

现实成长励志话题剧《第二次也美丽》就在这样充满戏剧性的场景中缓缓展开。 故事讲述了90后安安一毕业就离婚,一离婚就生孩子的故事。 5岁时,她的父亲被迫结婚。 一个全职家庭主妇悠闲的生活就此结束,她的人生跌入谷底。 安安此时要面对两件事:重新开始生活和夺回父亲的抚养权。 这种情况激励她重返职场,靠自己的实力争取孩子,逆袭成为动画大师,而她也收获了与徐律师郎之间的“第二次也很美”的爱情生活。
“已婚家庭”、“全职主妇”、“单亲妈妈”、“第二次恋爱”,《第二次也很美》中安安头上的每一个标签都话题度极高。 多重身份的背后,散发着深厚的情感。 的社会议程和男性困境。 在这样的现实背景下,该剧在播出初期就受到了众多听众的高度期待,并多次登上微博热搜榜。 尽管王子文饰演的女主角一开始就表现出了一种超现实的“天真”和“无知”,但她古灵精怪又聪明的形象,再加上与冷血律师反差萌的日常互动,还是让她“可爱”起来“可爱”、“90后老妈”等词汇在前几集就抢占了口碑。

然而,随着剧情的进展,越来越多的剧迷发现,这部风格独特、社会人物众多的现实成长励志剧,依然逃不开玛丽苏的“情与血”套路。 豆瓣评分一路跌破及格线,目前为5.6分。 在这部剧中,所有的女性,无论是作为父亲、妻子还是职场精英,都或多或少的浮夸和懦弱,要么生活能力低下,要么缺乏爱情能力。 各种巨婴般的人物设定,让人不禁要问,这部剧对于当代男性身份存在着哪些误区? 而他们对女性的依赖,对生活的盲目,让人不禁思考,成长励志剧什么时候才能成为现实?
被抹黑的“家庭主妇”
电视剧《第二次也美丽》借助“毕业后做全职家庭主妇”的女主角,将“已婚人士”现象带入大众视野。 所谓“已婚人士”,是指大学一结束就选择离婚的人群。 他们大多是因为爱情,也有人把订婚视为自己减轻就业压力和生活负担的出路。
“别人一毕业就分手,但我一毕业就领了证,娶了女神。我不用担心找不到工作怎么办,而且我也不用担心。”不用担心4000元的工资付不起1500元的房租怎么办。”从女主角安安的开场白来看,显然她很认同“嫁得好比工作好”。 她一毕业就可以嫁入豪门,过上自由自在的生活,衣食无忧。 有什么好玩的? 而不是去做。
严格来说,别人没有权利去批评女主角安安的生活态度和婚姻态度。 而且,“家庭主妇”这个称号一直受到社会的热议。 如果《第二次美丽》能够聚焦这样的女性,真实客观地讲述她们的故事,不失为一次有意义的尝试。

问题在于,《第二次很美好》在组建这个组合时并不真实、客观。 “婚姻家庭”的女主角安安从一开始就是功利的,让婚姻成为她的一种捷径。 并通过一系列夸张的场景设置,确立了“90后家庭主妇”天真无知、不讲道理的人物基调。 剧中,女主角除了看剧、打游戏之外,不仅没有校长,甚至还需要五岁父亲的“指导”,才能了解母亲居住的日本到底发生了什么。 安安不仅无知,而且无能。 作为父亲,她不仅挑剔,而且无法与妻子进行任何实质性的沟通。 作为妻子,当丈夫饿着肚子睡在椅子上时,她仍然可以心无旁骛地玩电子游戏……
类似的定向场景在影片中多次出现。 《第二次也美丽》用看似合理的剧情,将“已婚人士”、“家庭主妇”、“全职妈妈”塑造成家庭的承担者和承担者。 拖累了。 从主角的性格来看,《第二次也很美丽》更像是年轻版的《我的前半生》。 安安和《前半生》的女主角罗子君都是已婚、一事无成的家庭主妇。 虽然故事背景从“中年已婚妇女”变成了“结婚后英年早逝的90后人”,但换汤不换药。 影视中“家庭主妇”的想象力还是那么贫乏、浅薄,对身份的理解始终停留在肤浅的层面。

作为一部注重成长和励志的影视剧,最基本的应该是对人物的尊重。 通过贬低角色、放大女性家庭身份的负面影响,本身就是一种不合理的做法。 这是对男性家庭角色的不公平分析,也是对“家庭主妇”定位的曲解。
男强女弱的玛丽苏故事
”作为一部都市轻喜剧,这部剧其实讨论了很多严肃的话题。女主角一毕业就离婚了,一直没有工作。我们以一个失业者重新进入社会的视角来展开故事,也讨论了现代人们对婚姻、爱情、教育等的看法” 《第二次也美丽》的主创人员曾在接受采访时讲述了自己的创作初衷。

离婚后,“已婚家庭成员”安安为了争夺父亲的抚养权,在当了五年家庭主妇后,不得不重返社会。 她学生时曾是顶尖漫画家,但由于缺乏工作经验,找工作极其困难。 最后,她只好在富二代好友邱天的奶茶店里端菜。
虽然女主离婚后的生活有些黯淡,但好在大体上符合正常逻辑和社会现实。 如果下面的剧情能够像主创所说的那样继续下去,通过一个失业者重新进入社会的视角,女主角将独自进入一个更大的世界,获得更丰富的经历。 或许《第二次》《很美》在一定程度上确实能激励当代女性在经历磨难后敢于重新开始生活。

遗憾的是,与目前市面上的大多数同类型国产剧相比,这部剧并没有任何实质性的改变和提升。 工作场所只是一个背景。 女性实现自我价值不是在工作中,而是通过得到妻子的帮助和肯定。 他们的生活根基再次被拖入情感漩涡。
安安的人生陷入低潮后,精英律师徐朗出现。 作为于非凡的律师,面对软弱的安安,徐朗不仅始终陪伴在安安身边,而且总是在关键时刻拯救她女性职场励志电视剧女性职场励志电视剧,甚至背叛了律师。 事业上,拒绝帮女方争取女儿抚养权。
与此同时,一直坚持结婚的妻子于非凡突然后悔了。 他不仅为了母亲主动放弃参赛,还鼓励安安参加他举办的动画比赛,并最终帮她找到了动画师的工作。


安安不仅在不同女人的帮助下成功重返职场,她最好的朋友、妻子于非凡的妹妹邱天也在于非凡的公司和一家公司的支持下成为了一名成功的维权人士。原生家庭富裕。 公关,似乎一旦离开亲戚的公司,她就会瞬间变成无业游民。
他们共同的朋友苏珊,一直穿着大衣,留着齐耳的发型,从眉毛到手指,都像是一个独立的女性。 不过,剧中总是简单提及她工作的场景,却详细描述了她对某位青年才俊一见钟情,彻底陷入她陷阱的过程。
作为剧中唯一的反派,于非凡饰演的中学生王雷也非常适合恶毒女主的角色。 与单纯天真的安安相比,她脾气暴躁,陷阱万千,步步紧逼,要抢走于非凡。 尽管她才华横溢,才华横溢,但在这部剧中,她所有的智慧都只能用来“偷女人”。

剧中女性的成长无不指向“男主从天而降拯救她”。 《第二次也很美丽》中的“现实成长灵感”似乎早已成为伪命题。 男人都有社会地位和权力。 他们冷静、内敛、充满智慧。 而女性则缓慢而荒唐,只有女性才能生存和进步。 安安、苏珊、王雷都是十足的情感至上主义者。 青春或者才华只是获得女人青睐的工具。 只有当爱情之路受阻、被命运困住、被女人辜负时,他们才终于被迫在感情的灰烬上爬起来,坚强起来,但这立刻就成了他们无能或心机的象征。 可见,在去掉现实主义的华丽外壳后,《第二次也美丽》从人物到感情、从剧情,已经完全陷入了男强女弱的玛丽苏言情剧的模式。情节的概念。
脱离现实的“现实主义”
从《欢乐颂》、《北京女子图鉴》、《上海女子图鉴》到《我的前半生》,打着“现实、女性、成长、励志”旗号拍摄的影视剧不乏其人。 “ 最近几年。 从性格各异的姐妹团,到刚刚步入社会的都市打工妹,再到中年已婚的绝望家庭主妇,这些故事看似描述了女性在不同人生境遇下的生活,实则用画笔充满的障碍。 、攻击诽谤性描述,并给其扣上“蠢虫”、“钓鱼女”等各种帽子。

这些作品完全没有表现出对现实的平等观和对独立人格的尊重和鼓励。 相反,他们不断夸大女性的自我否定。 正如最近热播的韩国电视剧《1982年出生的金智英》中所描述的那样,在现实生活中,努力工作陪伴女儿长大,照顾家人的日常生活,在空闲时间培养多种兴趣爱好,这就是这是大多数当代全职妈妈的真实缩影。 但在《第二次也很美丽》中,情况却大不相同。
影视剧作为公众意识传播和获取的窗口之一,或许能够与时俱进,让观众在其中看到自己; 或者他们可能走在时代的前面,让观众充满成长的期待。 一部注重现实成长和励志的电视剧。 它首先要做的就是立足生活,真实、励志。 在“她的力量”不断崛起的当下,影视行业只有学会摆脱利用女性展现“其他力量”的传统套路,才能长久发展。 发展方式。

除了婚姻、爱情和情感之外,《第二次也很美丽》还号称以职业漫画家、律师行业、单亲教育等为题材的精心打造。 到了现实中,原来该剧对职业漫画家这个新兴行业的再现,靠的是女主角安安变身正义,用真诚打动顾客,也靠的是恶毒女配角王雷干扰它以突出痛苦。 归根结底,这些只是解释情感竞争和巩固对比人物的另一种方式。 在男主工作的律师职业中,徐朗其实可以在法庭上玩手机游戏。 主角的光环不知不觉地给律师职业蒙上了一层阴影。

至于单亲教育,剧中特别将安安和徐朗定位为单亲妈妈、单亲妈妈。 两位父母对孩子的培养也处于“极端教养”和“深度教养”的两端。 为了减少分歧,强行宣扬80后的博雅教育观,《第二次也很美》每隔几集就会上演女儿迷路的场面,结果就是安安的儿子护送徐朗的孩子。儿子回来了。 单调乏味的剧情设定和对母性的荒唐狭隘的理解,既可笑又可笑。

真正的现实主义应该是一本很长的生活百科全书,而不应该带着任何偏见勾勒出任何群体。 唯一的形容就是客观地站在云端,看到众生的慈悲与喜悦。 而且,大众在观看影视剧时,往往沉迷其中,很少深入思考其合理性。 影视剧中呈现的世界往往会让观众认为现实就是这样,而大众的虚假介绍并不利于影视剧中现实启蒙的传递。
人物逻辑合理,情节连贯,共鸣现实。 这些都是整个行业在现实题材开发中应该关注的核心事情。 《第二次也美丽》关心“已婚人士”、“家庭主妇”、“90后妈妈”的成长。 它的出发点值得提倡,但只有让“现实主义”回归现实,才能关心现实。 从这个角度来说,这部剧想要获得认可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