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公司如何跳出一坑,总之坑不完啊?

类别:职场八卦 时间:2023-08-26 浏览:
今天,我不们不讲混职场,只讨论求职找工作中如何避坑,否则,又像网友调侃那样:这是跳出一坑,又入一坑啊,总之坑不完啊。这种坑对找实习工作的读者们来讲,千万要注意,很多企业打着招实习生的旗号,其实就是在找苦力工,让你干上几个月的试用期,然后以各种理由让你

虽然几年前很多人都换了、刷新了简历,而为了你心目中所谓的年终奖,99.9999%的人都会选择保持沉默。

拿了年终奖,过年了,我妈早就烦死了,不想再干了,我也不用为了“老板或领导是个什么人”而生你的气了。老板或领导”。 从此,他埋头写简历,狂撒网,梦想有一天自己能成为CEO,娶白富美,走上人生巅峰。

理想是丰满的,现实却是残酷的。 也许,梦想没有完成,你就会受到重创,跌入“绝情之谷”的谷底。 所以,找工作一定要谨慎、谨慎、再谨慎。

明天我们不谈混合职场,只讨论求职过程中如何避免陷阱,否则就像网友调侃:这是跳出一个坑又进入另一个坑,其实陷阱是没有尽头的。

职场手记_跳槽手册-赢在职场_excel职场手册

1. 初创公司的陷阱

这并不是说初创公司不好,不喜欢的请绕道。

虽然创业公司取决于公司的发展前景和创始人的战略眼光、思维方式、处事方式等,但好的创业公司一定会快速发展。 其实早年的生活肯定会有点累。 它会存在,但报酬与工资成反比。 虽然这类初创公司适合有一定工作经验的人,但正在寻找好的平台发挥自己作用的读者,抓住机会,也许会改变你一生的命运。

不过,也有企业被坑。 比如:创业初期,工资比你原来的工资低,甚至不到80%。 老板总是说最初的员工有股权和期权。 什么时候能实现呢? 或者说,按照公司目前的发展速度,你的20%工资到什么阶段才能平分呢? 没有办法知道。 这类创业公司不是一个小坑,是一个坑。 员工不能只工作而不喝水。 这不利于“偷窃、拐卖”。

2、外包公司的陷阱

同样,好的外包公司也有,但按理说不多。

在当今的市场环境下,外包公司招人难。 因为一方面客户的要求越来越高,另一方面求职者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普通外包公司很难平衡这两方面的压力和需求。 存活。

大多数外包公司的陷阱是:比如在求职时,他们说自己直接与客户签订协议,享受与客户同等的待遇。 唯一的区别是他们是否是客户系统内的员工。 更何况,其实还是要和外包公司签订协议,然后以外包的形式去客户那里工作,工资和公积金都由外包公司代收。 虽然,这个事实的对比并不十分可怜。

最可怜的是什么? 客户的现场工作不好做,被外包挤出后拿到的工资还不到原来工资的三分之一。 然而,他们总是被罚款并退回原公司。 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外包公司与客户的人际关系处理不当造成的。 当然,客户不愿意这么做,而且用人是有成本的。 这相当于领导犯了错误,员工来指责,是有原因的。

这就是现在越来越多的求职者不愿意加入外包公司的原因。 并不是说外包公司不好,而是存在一定的问题。 有时候会让求职者不敢去,因为害怕如果做得不好,会两头生气,不得不辞职去找工作,或者会因为各种荒唐的理由被解雇。

3、试用期太长

试用期过长,这在很多公司都很常见,最常见的是6个月的试用期。

存在于某个企业中,例如现场技术支持岗位,此类岗位通常可替代性较高,现成的文档和指南不需要太高深的技术水平,按照正常的流程和规则操作即可完成分配的工作内容。 对于找实习的读者来说,这些陷阱一定要注意。 很多公司打着招聘实习生的幌子。 当然,他们正在寻找苦力。 有很多人告诉你收拾行李出去。

还有一些公司可能规模比较小,员工人数较少,试用期评估期也很长。 此类企业在求职时也必须谨慎。 B.

这里有一点,有一些盗贼公司发明了一个词:试用期,一个很有趣的东西。 说白了就是你来公司试用一个工作一周或者几天。 原则上没有报酬。 试用期过去跳槽手册-赢在职场,进入试用期,期满后可以给你钱。 否则,我们两个本来就没有任何关系,却还是和你签订了一份所谓的试用工作合同【合同中通常包括员工自愿进入试用期,没有工资】,以避免法律风险。 当然,如果你遇到这些公司,我个人建议和他们说再见,这本身就是违反规定的。

另外需要注意的是,如果你真的遇到了一家好公司,试用期是6个月,那么你一定要提前和HR确认劳动协议是否是五年以上,否则,大家的雇佣关系都是违法的。 如果你不太了解,可以阅读《劳动法》。

4、不缴纳公积金,工资私自汇出

这种现象在一二线城市应该比较少见。 不缴纳公积金属于严重违规行为,将受到处罚。

在三四线城市,我想应该是绝对存在的。 有些公司,甚至不是即将注册的公司,都是三五个员工的小公司(并不是我不看不起小公司),而且在新村屋里生活和工作。 后来工作人员告诉我,如果你同意不缴纳公积金,公司每个月会给你多少补贴。 很多人认为交公积金没什么用。 他们每个月收到的钱仍然较少。 如果不缴纳公积金,每个月就会多收钱。 为什么不这样做呢?

农民工兄弟还真遇到过私汇工资的人。 男伴说老板每个月都会给我汇钱,要么是支付宝,要么是陌陌。 一是不用交税,二是也方便(不用办卡)。 更何况,他根本不知道,公司N个月后倒闭了,我们该怎么办? 维权? 有必要,而且如何确定你和老板之间已经建立的雇佣关系是困难的(这是针对上面提到的一些小企业,35人)。 老板完全可以将上述汇款行为设定为同学之间或者买卖双方之间的私人行为。 而如果人数较多,比如一家公司有2030名员工,但你能证明存在你认为的雇佣关系,应该说这种维权是比较成功的。 不管怎样,与其在前面想着维权,不如避坑跳过,你觉得呢?

5、通过紧急用工误导合作伙伴

在这些公司里,农民工灰巴哥确实遇到了一份工作:

详情请点击

“金三银四”折腾说说笔试

比如让你收钱加入职业,就是最坑人的。 再比如谈论加入哪些技术。 说白了就是没有工资,只干活不拿工资。 如果你成功了,你就会成为联合创始人之一跳槽手册-赢在职场,你就会努力工作。 诸如此类利用紧急招聘来误导人们的套路总是很多的。 如果有读者遇到这样的套路,请留言揭露。

现在,经济低迷,大环境不好。 但想着一夜暴富的人不在少数,很容易被入伙发财的前景所诱惑,面对面登上贼船。

6.待遇很好,系统挤压

恐怕大多数读者都没有遇到过,也很可能不了解情况。 一不留神就很容易掉进这样的坑。

待遇还算不错,就算公司老板有点良心,这个系统的剥削情况又如何呢? 比如合同期内辞职,需要向公司支付违约金。 个人技能培训(不是外部的)耗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到期前辞职就毁约,但鸡贼不写在劳动协议里而是写在企业制度里。 你应该了解规则。

画外音:公司把你养肥了,还钱给你。 现在你的翅膀已经僵硬了,你想飞,对吗? 如果你想的话,你可以飞。 交了饲料费就放飞了。

例如:系统规定提前60天提出辞职,但这两个月是工作交接期,公司只支付一定的底薪。 由于这两个月你没有真正的工作,所以你没有为公司创造价值。

画外音:混蛋都去吧,不杀你谁会被杀?

比如:被迫加班,没事可以呆到XX点,也可以每周某天去上班,具体做什么,我不知道。

画外音:我的地盘,听我的,不听就滚。

有人肯定会问:还有这些公司吗? 明确告诉你,有,我见过。 幸好我也是个偷鸡贼。 第三天,仔细研究了企业制度,没有签字确认,哈哈……

7、每天喊口号

这些坑只有入职后才能知道,或者通过问各种问题才能了解一点。

为什么说天天喊口号的企业也是坑呢? 打个最简单的比方,公司100个人晚上排队喊口号5分钟(有的甚至不够)。 500分钟过去了,500分钟=8.3333小时,一个工作日最多可以持续8小时。 TMD喊一句口号就撤掉一个工作岗位一天,如果是一个有200、500名员工的企业,这句口号有多珍贵?

没关系,知道是为了让员工学习企业文化。 不知道他们到底在搞什么传销活动? 而且,话又说回来,企业文化不是喊几句口号、唱几句鸟歌就能落实的。 企业文化需要员工的理解和认可。 再说了,你见过BAT这样的公司每天闲着没事喊口号吗? 或者说,背诵企业文化很痛苦吗? 当然不是。

公司发展好的时候,估计喊口号可以硬一点,而实在不好的时候,估计喊口号鬼哭也很正常。

不过,此类企业有一个共同特点:高管大多是传统企业或退居国企改革二线的人,或者是传统企业转战互联网的人。 什么年代了还在用5060年代的企业管理思维来管理现代企业?

无论口号喊得多么响亮,无论公司唱得多么好听,KPI和人民币都创造不出来。 同样,企业需要的人才也留不住。 只要钱足够,你再来这种套路,公司的员工都会给你做的。 即使晚上不喝水,口号依然会冲着你喊。

经常喊口号的企业离破产不远了。 确实,农民工见过两个。 一个的老板成了逃犯的目标(警方悬赏10万),另一个则早已千疮百孔、风雨飘摇,苦苦支撑。

8、海外高薪就业

这不得不说是时下最热门的紧急工作。 国外经济模式不好,就业压力大。 不少中介机构已经掏出腰包,等待求职者上钩。 无论是高薪还是高薪,海外就业都存在一定的风险激励(特别是从合规和安全的角度来看)。

这些坑别碰,不碰就会打雷。

职场手记_跳槽手册-赢在职场_excel职场手册

职场手记_excel职场手册_跳槽手册-赢在职场

对于这次海外求职,还有一点需要注意的是,千万不要随意向急聘人员透露自己的个人信息,也不排除可能有盗贼团伙趁机窃取信息。 。

9、打着招聘的旗号,其实是培训

打着急就业的旗号,虽然是培训机构。 什么情况? 情况是:以诚信招聘为名,误导应聘者参加工作、参加培训。 这里的培训是有偿的,但他们承诺培训结束后会得到一定的高薪。

这时候肯定有读者会有疑问,现在还有这么蠢的人吗? 让我告诉你,是的,真实的人和真实的事情。 有合作伙伴就这样被误导了,但是,但是,培训费还是分期支付的,而且最可笑的是,这个抵押分期协议是和另一家公司签订的。 迷茫的人就这样陷入了套路,几万块钱也得慢慢还。

什么情况? 也就是说,即使你发现不对劲,也已经晚了,因为协议是你签的,和这个培训机构没有任何关系。 如果你不参加培训,你就得交钱。 总之一句话,误导了你就不讨论了。 如果你误导了你,你就得指控他误导你。

目前,这样的情况还有很多。 当你申请工作时,一定要擦亮眼睛。 这样的陷阱真是要防不胜防啊!

找工作的陷阱这么多,那么如何应对呢?

相关推荐
客服服务热线
13485538018
工作时间:09:00-19:00
微信公众号
手机浏览

Copyright © 2012-2023 凤台人才网 版权所有 网站备案号: 鄂ICP备2025090247号-24

地址:安徽省凤台县经济开发区 EMAIL:qlwl@fox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