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年公关经验,新书穿着高跟鞋奔跑背后的故事

类别:职场八卦 时间:2024-09-20 浏览:
《穿着高跟鞋奔跑》发售的第一天,有一位男性读者告诉我他很喜欢这个书名。还有一位读者问我:“非要穿着高跟鞋奔跑吗?我做了12年公关人,这是穿着高跟鞋奔跑的12年,就像我在书中所说:“所有人前的女神,都是人后的女汉子”。高跟鞋,代表我们要呈现的优雅、专业

12年专业公关咨询经验

曾任亿维公关合伙人、北京总经理

MSL中国企业传播及政府事务总经理职位

拥有丰富的产品及企业品牌公关经验

IT、快速消费品、连锁店、政府机构及

非营利组织、B2B、能源、医药等行业

为数十家跨国公司和组织提供公关策略及危机管理服务

本期读书会:爱读书国-快乐读书会

本文音乐由帮主俊梅提供

快乐读书会的朋友们大家好,我是曹英桥,很高兴今天有机会通过美丽姐的宝贵空间跟大家聊聊我的新书《穿着高跟鞋奔跑》。

我并不是一名职业作家,也没有接受过专业的写作训练。然而,我写这本书非常顺利,一气呵成,因为书中大部分故事都改编自我在公关行业工作12年的亲身经历。

其实,现在有很多非专业作家,他们在金融、法律、互联网、广告等不同行业都有着丰富的从业经验。他们以十几年甚至几十年的亲身经历和所见所闻为基础,创作出行业小说,非常真实、生动、有深度,这不是圈外人通过采访二手资料就能做到的。这股潮流给中国小说市场带来了新的题材和视角,也让普通读者有机会了解各种行业内幕,开阔了视野。

《穿着高跟鞋跑步》发布第一天,一位男读者告诉我,他很喜欢这个标题。我问他为什么喜欢,他说:“标题很形象,不禁让我想象穿着高跟鞋跑步有多难!过几天我要去买一双42码的高跟鞋,穿上,然后去跑步,感受一下是什么感觉!”

还有读者问我:“跑步一定要穿高跟鞋吗?穿运动鞋或者赤脚跑步不行吗?”我觉得这是一个很真诚很可爱的问题。我们当然不是在谈论跑步,而是在谈论职场中、生活中,面对那些可能平凡、琐碎、甚至令人精疲力尽的工作时,应有的态度和态度。

职场中,无论男女,谁不是拼命奔跑的呢?有的人跑得乱七八糟,有的人跑得优雅。职场环境和挑战是客观存在的,但我们面对挑战的态度,却是一种选择。

我在书中描写了一位灯饰店老板,他不把自己看作仅仅是一名灯饰销售员,而是一位用灯饰为顾客营造美好家庭氛围的工匠,最后被顾客尊称为“灯饰大师”。生活中,我们都曾遇到过这样的出租车司机:他们的车子干净整洁,衣着舒适整洁,车内播放着优美的音乐,能让我们在路上焦急奔波或堵车时,感受到片刻的放松。这就是他们的优雅,优雅的姿态,优雅的心。

无论你的职业是什么,公关人员、广告商、厨师、销售员、医生、老师……当你尽自己最大的能力做好一份工作或一个角色时,你就会获得尊重和认可,不管这份工作本身看起来有多么平凡甚至卑微。

我做了12年公关,也穿着高跟鞋跑步12年。就像我在书里说的:“每一个人面前的女神,都是别人身后的假小子。”高跟鞋代表着我们想要呈现的优雅、专业的职场状态,而跑步,是背后的辛苦付出。

我写这本书主要有两个目的,一是为公关正名。社会大众对这个行业了解甚少,误解颇多。有读者留言说:“我一直以为公关就是每天打扮漂亮、喝香槟的职业。”也有人调侃:“难道公关就是那个在电线杆上张贴的,月薪过万的男女公关的职位?”

另一方面,在为数不多的描写公关的著作中,公关人员被描绘成苦不堪言、惨不忍睹、客户无理取闹的形象。事实并非如此。真正优秀的公关顾问会获得客户极大的尊重和信任。我想给大家讲讲真正的公关行业。

第二个目标是分享实用的职场资讯——职场生存的正能量法则与技巧,因为我想告诉那些既不是官二代也不是富二代的职场人,你们不需要用非常手段,只要掌握正确的方法,足够努力,再加上一点点运气,绝大多数人都可以在职场上取得成功。

有一位读者,一个1988年出生的女孩,曾问我:“你的书里怎么没有很多像宫斗这样的办公室政治故事?”我把这句话告诉了她,她泪流满面。我能理解这个在职场打拼了几年的女孩的心情,她一定也经历过我小说里的女主人公嘉莉初入职场时所经历的酸甜苦辣。

我们都是初入职场的新人,理解职场新人的感受。看着那些高高在上的领导、所谓的成功人士,羡慕他们的经验、人脉、资源、光环,甚至生活方式,觉得距离太远,太先进,怀疑自己可能永远都达不到那个高度。于是,我们迷茫、灰心、动摇、不自信……

这本书是写给职场新人以及所有遭受职场焦虑困扰的人的。通过一个真实、正常的奋斗故事,我想告诉你你能完成什么,以及如何做到。所以除了小说之外,这本书还附赠了一本小手册《职场优雅的11种方法》,里面分享了很多实用的信息,比如如何找工作、如何建立积极的人际关系、如何成为客户的大脑、如何投标等等。希望读者在阅读小说时不仅会觉得非常过瘾,还会发现其中有很多方法可以运用到实际工作中。

有位读者告诉我,她把这本小册子放在办公桌上,遇到问题就拿出来看,看看里面有没有具体的建议。这本小册子是她的职场指南,也是她的武功秘诀。

还有一位读者说她在地铁上、厕所里都读了《穿着高跟鞋奔跑》,这让我很开心,每天生活如打仗一样的白领们能把书带进地铁、厕所,是对作者最好的认可和鼓励!

有读者问我,除了《优雅职场11招》里写的这些,我还有哪些建议给职场人呢?我想说两点,很重要却经常被忽视:

第一是“口碑”。很多新员工都觉得自己职位低,做的都是小事。口碑这个词应该跟职位高的人联系更紧密。其实口碑不是一天就能积累起来的,人们会在每一天、每一件事、每一次与人的交往中慢慢积累对你的看法,从而影响对你的评价。

穿平跟鞋的外企白领:另一种职场生存智慧_外企白领什么意思_外企白领的困局

每个职场人都要像孔雀爱惜羽毛一样爱惜自己的声誉,要在细节上严格要求自己,比如准时参加会议,文件不能有错别字,答应的时间不能拖延,衣着得体、言行得体,不在背后议论别人,不浪费公款等等,这些事情会慢慢增加或减少别人对你的信任。

第二是人脉。新人会觉得领导高高在上,神秘莫测,根本就不知道该怎么跟领导沟通。其实这很正常,因为新人的经验、眼界、资源都和领导不在一个层级,也就是说“你给不了领导什么”。但不要以为自己这时候没有人脉了,跟你同层级或者职位比你高一点的人,都可能成为你的人脉。你们都会慢慢地、一步步地升上去,然后你就有从无名小卒到现在积累的人脉,而且这样的人脉会比较稳固。

要积累人脉,你需要成为一个“有用的人”,比如愿意帮助别人,愿意与别人分享知识、经验、资源等。孩子有用,经理有用,老板有用,无论在哪个层级,你都要展现你的有用性。

这本书一共有十一章,讲了十一个故事,我最想分享的是《鲸鱼的故事》。

这本书是由一位著名管理学家在海洋世界看到鲸鱼训练表演后受到​​启发而写的一本关于职场管理的书。

一些读者表示,他们想与老板分享《鲸鱼》和与这个故事相关的手册中的文章《建立积极的关系》。它不仅涉及人际关系,还涉及领导力问题。

在现实职场中,很多领导者对别人做的正确的事情视而不见,视之为理所当然,发现别人做错了就批评、责怪。有些管理者常常通过指出下属的错误来显示自己是多么聪明和有经验。这种采用猫捉老鼠管理法的管理者,往往会放过下属,直到他们做错了事,才扑上去,大喊大叫,对每个人都发火。

无论我们是高级经理、团队领导、父母、恋人还是朋友,我们常常忽略了一个简单的概念:你越关注某种行为,它就越有可能被重复。当我们更少关注别人犯的错误,更多关注他们做对的事情时,他们就会更经常地做正确的事情。

用一句话来解释鲸鱼哲学的核心思想:注意力就像阳光。我们关注什么,什么就会生长;我们忽略什么穿平跟鞋的外企白领:另一种职场生存智慧,什么就会枯萎。

所以这本书特别适合职场新人,以及中层甚至高层领导看。很多读者都表示羡慕女主角Carrie,她进入了一家有好企业文化的公司,遇到了好老板、好上司,从而拥有了很好的职业生涯。我想问:为什么你做不到成为一个好上司、好老板,甚至创建一个有好企业文化的公司呢?

我们经常抱怨环境不好,如果换个角度想,每个人都是别人的环境。至于辞职,管理学里有句定论:人不是离开公司,而是离开管理者。人辞职不是因为公司,而是因为上司。对于普通员工来说,公司其实有点大,有点远,他们的直接上司、经理才是他们感受到的“公司”。所以希望通过这本书,传递一些职场正能量。

一位读者在豆瓣书评中写道:看到《穿着高跟鞋奔跑》这本书的书名,脑海里浮现的第一个画面,是前段时间在网上疯传的一张图片——一个女孩在地铁站脱下高跟鞋,赤脚走下楼梯。不少网友心疼留言,“你一定很累吧。”白衬衫,黑色A字裙,浅色单肩包,手上拎着一双高跟鞋。说实话,这样的背影之所以让人动容,是因为这个背影可能是我们中的任何一个人,任何一个在大城市里,有点理想,不怕辛苦的打工者。

我看了这篇书评,也看了豆瓣上很多其他非常有深度的书评,非常感动。看到很多读者读得很认真,写得很用心,读后也做了很好的总结和安排。写作是一门后悔的艺术。这本书我修改了十次,最后我鹭江出版社的编辑都快失去耐心了。但看到这些书评,我觉得我应该写得更好。

我不知道最后会有多少人会读到这本书。在这个信息过载的时代,一本书的力量或许就像大海中的一滴水,但我很高兴我贡献了这一滴水,也希望大家喜欢《穿着高跟鞋奔跑》。今天的分享就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问答

书友问:曹老师您好,工作中需要协调部门领导,因为利益冲突而被迫受害,请问有什么技巧可以委婉的表达坏消息呢?

这个问题问得有点宽泛,我也不是特别清楚你的具体场景,是不是因为你负责协调好几个部门的领导,但是在协调的过程中,有时候跟对方有利益冲突,我觉得这个时候你的角色就不能只是当一个信使,信使是没有价值的,信使有时候会成为领导眼中的出气筒,你的态度、建议、帮助都要在这个过程中体现出来。

比如,当你向领导传达坏消息,或者向领导汇报利益冲突时,首先你要有同理心。你可以说:我非常抱歉,我感到很不好意思跟你传达这样的坏消息。这样会让对方觉得你不只是一个传递消息的人,而是你理解他。其次,你要客观地解释事情的来龙去脉,尽量让领导明白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消息,最后提供帮助。即使你不知道你能提供什么帮助,也可以说在这种情况下我能做什么,我会尽力而为。这样会让对方感觉好受一些。

记住一点,做事情要先考虑人,就是先处理情绪,再处理事情。所以,你首先传达的,是一种安慰和帮助的情绪。当对方做好心理准备,冷静下来的时候,他才会听你说话。如果对方情绪上没有得到安慰,他是不会冷静下来听你说话的。

有书友问:曹老师,我以后该怎么找工作呢?

我曾经做过一次演讲,讲了一句很流行的话:如果你想做一件事,先看看自己喜欢什么,然后再找事情做。坦率地说,我不太同意这个观点,原因有两点:

第一个原因:其实没有一份工作不有一些琐碎的烦恼困扰着你。比如我很喜欢公关工作,喜欢交流,喜欢和人沟通,喜欢影响人,但公关工作有很多琐碎、重复、有挑战性甚至无奈的工作。如果你把爱好当成工作,很有可能你的爱好最终会打折扣。

第二个原因:我觉得比爱好更重要的是自己擅长什么,因为怎么可能喜欢一份工作呢?因为有时候,如果我们没有经历过不同的行业,我们很难判断自己到底喜欢这个行业,喜欢这份工作。比如我大学毕业的时候,以为自己很喜欢服装行业,要进入服装行业,但其实很多年以后,我是一个对时尚潮流一点感觉都没有的人。

我用自己的经历来告诉大家。我进入公关行业纯属偶然,是在一次招聘会上。当时公关在国内才十几年的历史,很少有人知道什么是公关,我也不知道。但这家公司看重的是我的很多特质,比如我在大学时曾担任校刊主编,我的文笔、表达能力、口才、反应速度都很好,这些我都很满意。可以说,公关行业是看中了我的这些特质才选择了我,而不是我当时主动选择了公关行业。

只有做自己擅长的事,才能在职场上不断获得认可。我们之所以能喜欢一个行业、一个职业、一份工作,最根本的原因是能不断获得上级、客户、同事的认可。这些认可会不断增强你的自信心,以及你对工作的成就感和自豪感。在不断进步和获得认可的过程中,你会慢慢发现自己已经爱上了这个行业,愿意在这个行业走得更远、做得更好。

建议:选择职业、规划职业时,先把兴趣放在一边,因为兴趣可能比较模糊,比较主观,先看看自己擅长什么,哪些行业、哪些岗位与自己的优势、所要求的素质匹配度更高,这样才能在这个行业里呆得更久、更好。

书友提问:曹先生,我在一家世界500强企业做营销,企业架构非常庞大,所以刚进公司的时候,我野心很大,现在发现自己的价值非常有限,在内部流程中被累得精疲力尽,没有心思做自己的工作,或者说,没有办法花心思去做。您觉得这种类型的公司怎么样?谢谢。

你说的这个情况很现实,大公司分工很细,部门岗位很细,每个人都在自己的岗位上做固定的事情,很难跨过这个范围。不像小公司需要一个人做多件事,是一个通才,你有机会在很多领域工作。所以这其实就是大公司和小公司的区别,很难说哪个更好或者更差,各有优缺点。

还有一点就是,因为我以前是做公关行业的,所以我可以说我是公司的乙方。那么我们就可以看出甲方和乙方其实是有很大区别的。甲方更多的是看人,因为组织越大,内部关系就越复杂,会花更多的时间和经验在内部的沟通、协调,找资源,获得支持,配合,搞清楚老板、老板的老板、其他部门的期望和要求是什么。乙方其实花更多的精力在做事情上,每一步最终都要得到结果。这就是甲方和乙方最大的区别。所以现在你是进入甲方的大企业,所以一定要有这样的思想准备和适当的心理调整。

穿平跟鞋的外企白领:另一种职场生存智慧_外企白领什么意思_外企白领的困局

另外一个会影响到你的就是企业文化。即使是大公司,每个公司的企业文化也是不一样的。有的公司虽然是国际大公司,但是在中国已经很多年了。大型外企也会像国企一样。大家的心态都是,我宁愿不做,也不要犯错,宁愿活得安稳,不犯错,能在这个岗位上退休最好。但是有些公司是提倡创新创业的。但是你要具体衡量原因,是你的心态没有调整好,还是企业文化有问题,还是部门架构不合理?你得先做出判断,才能找到解决办法。

问这个问题,我想你肯定是一个很有上进心,事业心很强的人,所以我的建议是:你应该评估一下企业文化,如果确实不适合个人的学习和成长,那么你可能会选择离开公司。如果是因为你的老板或者你的上级在压制你的发展,我经常觉得,如果你想做一件事情,跟着一个二流的老板,你是做不到一流的事情的。所以在这种情况下,有时候你需要做出一个决定,如果是决定离开,那么就不要后悔。我觉得最重要的是你要想清楚,你在职场上、生活中想要什么,明确你的目标,你想要过什么样的生活,然后做出判断和选择。

曹老师,您之前说的这些变化我都能理解,毕竟每个人都需要追寻自己内心的愿景,做事要自信,要有责任心,要有责任感。我今年36岁了,我在想我5年的规划,我40岁时的预期状态,然后倒推一下我现在应该做什么。您觉得我的想法可行吗?我有两个孩子,大的一个7岁,小的一个4岁,我的机会成本有点高啊!

我比较赞成这个做法。我的书里有一个故事,也是我职业生涯中的一个真实故事。我们公司的创始人曾经跟我有过一次对话:你希望在这个行业里凭借什么而出名?换句话说,几年后,在这个行业里,或者在这个公司里,你希望凭借什么而出名?

我也问过我的其他顾问这个问题,我当时就说我希望成为最好的顾问,客户信任我,因为我有战略眼光。而我的另一个朋友就不想有那么大的压力,他说他只想成为最好的公关人,做最好的媒体关系。所以你看,我觉得这个思维方式很好。当你四十岁的时候,你希望你的人生是什么样的?既然你也说了你有两个孩子,你是希望工作很忙碌,还是希望工作和生活平衡,有更多时间陪孩子成长?这都会影响你对行业、岗位、工作的选择。

最后,我想提醒大家,你的愿景不能只是一个美好的愿望,我喜欢它,我想要它,但你也要衡量你自己的优势在哪里,如何利用自己的优势去实现这样的目标。这样,你实现目标就会更容易。

书友提问:曹老师您好。都说人生第一次成功更重要。我想知道您在职场上第一次升职的经历。工作了多久?老板为什么给您这个机会?您有哪些独特的优势?您是如何培养这些优势的?

这个问题特别有意思,你说的是第一次成功,其实我后来进入了公关行业,这家公司其实是我第三份工作。所以我觉得很难说你第一份工作就能成功。其实我一直鼓励新人花两三年时间去尝试、去换工作,去寻找和发现自己的优势,了解职场,找到自己的定位。但是如果过了七八年还在找,那可能就有问题了。

我很难解释。其实我已经不记得第一次成功是什么了,因为有时候它并不是什么了不起的事情,尤其是我们刚进入职场的时候。我们做的大多是杂活和小事,所以你不会对所谓的第一次成功有特别深刻的印象。其实我的观点是,我很少追求成功。我只是说,我对未来最好的准备,就是尽我所能做好当下的事情。如果你每天都把每一件小事做好,我想在遥远的未来,你离成功就不远了。

书友提问:曹总您好,我想问一下,如果你是一个全身心投入工作的人,在一个缺乏发展机会的工作环境中,该怎么办?很难升职。小公司模式就是这样,只注重经营利润,不管其他的。

你说的缺乏前沿发展的工作环境,这个不太清楚,是不是因为这个公司或者这个行业没有晋升空间?如果是,你需要评估一下,到底是什么原因造成的。比如有些公司是论资排辈,或者讲究裙带关系,讲究背景。没有关系、没有背景的人很难找到工作,除非你继续努力十年二十年,才有可能得到一个职位。但如果这不是你想要的,这个环境、这个工作就不适合你。

还有一点,其实我觉得还是看大家的心态。现在职场上很多人想一直往上走,我觉得这是我们中国人的一个特点,我们一直往后看,不断的自我评价,总觉得下半年要比上半年有进步、有提高,今年要比去年有进步,明年要比今年职位高,我的职称要高一点,工资要高一点。这是中国特色的职场心态。比如我们这个行业,我很多国外的同事五六十岁了,还在做公关顾问,不代表他成了公司的总裁、总经理,还是很好的顾问,但是他做的很多事情是国内公关人根本做不出来的,比如说他在做政府关系、投资者关系。当你升不上去的时候,看看你的职业广度和深度能不能增加,这也可能是一个路径。

你的意思是你在一家小公司,这种公司的情况我很理解,不管是创业公司还是发展不大的公司。这种公司面临的最重要的挑战就是老板必须盈利,因为生存是公司最大的挑战,也是最根本的任务。所以有时候在这样的情况下,老板的心态会比较急躁,可能不太关注员工的发展和职业规划,让你感觉在公司里看不到个人职位晋升的阶梯,因为它的结构本身可能就不清晰。

所以我的建议是:你要评估一下这个公司的发展潜力。如果是一个创业公司,目前只是一个小公司,但是目前处在一个朝阳行业,公司有自己的核心竞争优势,而且公司的管理层有想法,整个团队有执行能力。也就是说,在你的判断里,你觉得这个公司有发展前景,那你肯定要有一个心态,就是你想跟这个公司一起发展。等到这个公司规模做大了,慢慢就会正规化了,你就会看到这个公司有上升的路径。但是如果你判断它所在的行业或者公司的核心竞争力以及领导层的管理能力和视野不足以让这个公司慢慢成长起来,其实你就可以看出这个公司是发展不起来的,你在这家公司的前景是有限的。这个时候,你可能就要考虑换一个平台了。

有书友问: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无法再长期从事某些工作,转行也很难,年龄也成为一个不稳定因素,该怎么办?

这个问题特别难回答。我见过快50岁的公关人员,他们在很多公司已经做到总监级别,但再往上就不行了。他们也面临很大的挑战,比如跟不上新兴技术、社交媒体、新的沟通方式。有时候我觉得他们或多或少已经成为公司创新和变革的阻力。

我跟很多人聊过这样的话题,他们其实也很苦恼。我的第一个建议是,不要惧怕自己的年龄,不管你在这个行业工作了多少年,都不要停止学习,不断更新自己。只有这样,你才能跟上这个行业发展的步伐,在这个变化的行业中不断调整、找到自己的新定位。

如果要转行,我觉得每个人都不一样。有的人要看个人的学习能力、适应能力、冒险精神和承担风险后果的能力。有的人这方面很强,完全可以进入一个新行业。比如褚时健,做橘子这么多年,突然间就能做得很好。这需要超越常人的勇气、毅力和学习能力。大多数人做不到这一点,或者不敢这么做。

如果你此时想转行,那么首先要理清自己现在拥有的东西。换句话说,不要让自己浪费过去十年的积累。你可以写下过去工作中你的能力主要锻炼在哪些方面,你的知识和经验主要积累在哪些方面,这些能力和经验相关的行业有哪些,这些行业是否比较有前景,还有什么新的东西可以做!

有书友问:曹老师,作为职场新人,有些老大总是摆架子,我也知道我要做的只是提升自己穿平跟鞋的外企白领:另一种职场生存智慧,但让人郁闷的是那些人说话有点咄咄逼人,如果我不买账,可能就会惹上麻烦,日子就不好过了,再这样下去,会被当成软柿子,请问有没有什么更好的办法处理?

我非常了解他们的观点。让他们失去面部,甚至威胁他们的立场,或者您将不尊重他们。

如果您想建立和谐的关系,我曾经在我的培训中发现,工作场所中的100%的冲突有两个原因。

我认为我比其他人的知识更好,但是据我了解,这不一定是我年纪大的原因。

您说,他们认为我们应该从两个角度看待他人,这可能是骄傲。

因此,我认为您需要像您所说的那样了解另一方,他们在某些方面落后于年轻人,因此他们可能会在他们的心中害怕。

我建议您熟练地表达自己的意思,当我说的是,您都可以表达这一点。

当您发现他的眼睛或表达方式时,您不知道他的脸和优越性,如果您发现他不明确地说,这是我不明确的说法,还有一个技巧。手段和伪善,但学会在人际交往过程中理解对方,学会从对方的角度思考,学会同情并尊重他人进行交流。

购买高跟鞋

(按并保持以确定要购买的QR码)

相关推荐
客服服务热线
13485538018
工作时间:09:00-19:00
微信公众号
手机浏览

Copyright © 2012-2023 凤台人才网 版权所有 网站备案号: 鄂ICP备2025090247号-24

地址:安徽省凤台县经济开发区 EMAIL:qlwl@fox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