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投简历就收到面试通知。我从未向对方公司投过简历,所学专业似乎也与公司业务无关,但意外收到公司面试通知,面试地点在居民楼的一间房间,这是陷阱还是真材实料?如果是你,你敢去面试吗?两年前大学毕业的女生小欧27日面对这道选择题时,果断选择了“不”!她担心“可能入了狼窝”。记者就此进行调查采访,发现这是误会。某公司招聘确实存在这样的情况,公司负责人表示,办公地点选在居民楼主要是因为“安静”,但没想到应聘者“想错了”。虽然是误会,但小欧的警惕性还是值得初入社会的她学习的。 【求职疑点】:小区楼面面试,到底去不去?小欧毕业于某大学,专业是教育学,离开学校后在南宁一家民办幼儿园当了两年老师。最近,她觉得工作不太顺利,想换单位,便在人才市场和人才网站上投递简历。8月25日下午,小欧意外收到一条陌生手机号码发来的短信,短信称他们是某电视台节目组的,在网上看到了她的简历,觉得她的条件很符合公司需要的人才,希望她27日下午3点能来公司面试。原本担心找不到好工作的小欧喜出望外,然而看到面试地址后,她起了疑心。 “他们让我去东葛路一栋居民楼27层的一个房间里面试,我一个女生,去居民楼面试,万一他们出什么事怎么办?”而且,小欧认为自己学的是教育专业,跟电视节目的摄像、剪辑等岗位没什么关系,怎么可能无缘无故就看上她?她坚持认为,这家公司一定是有目的的。

于是,她果断给这个陌生号码发短信:“你当我傻啊?这么容易就被你骗了?”对方收到短信后,很礼貌地回复“打扰了”。【记者走访】:招聘是真的,公司租了居民房用于办公。然而,有正义感的小欧给公司发短信后,觉得自己虽然没有“被骗”,但公司可能还会骗其他女孩,于是找到本报记者,希望记者调查、曝光这家公司,防止更多姐妹上当受骗。根据小欧提供的线索,27日下午,记者来到东葛路7号一栋居民楼。门卫告诉记者,这栋楼里住的大多是居民,但也有公司租房子用于办公。在门卫的指引下,记者终于找到了招聘信息上写的“3273”房间,但一楼有门禁对讲系统,陌生人只有凭钥匙或致电相应房号的房主才能进入。 上到3273房间,记者发现这是一栋有4间卧室和一间客厅的大房子,门上挂着一块牌子,上面写着“某电视台某电视节目组”。房间大厅里摆放着几台办公电脑,几名年轻人在电脑前工作。 一位姓苏的公司总经理接待了记者,他表示没投简历收到面试通知,他们是一家文化传播公司,与某电视台合作,承包了该台某频道的一个电视栏目,承包期为三年。目前他们主要在策划一个与儿童有关的节目,所以正在招募人才加盟,希望把节目办好。苏总经理提到自己之所以对小欧感兴趣,是因为小欧是教育专业毕业的,又在幼儿园工作过,很符合他们公司推广儿童节目所需要的人才,所以就给小欧发了面试的信息。

至于为何选择在居民楼上班,苏先生称,他们的节目制作需要安静的环境没投简历收到面试通知,而这个小区的居民楼比较适合,仅此而已,没想到会给应聘者带来误会。记者联系到一家电视台,得知该台的确把这个栏目外包给了苏先生的文化传播公司,由该公司招聘人员来运营这个栏目。【新闻提醒】:“假招聘”的花招小欧和某公司之间的误会,或许大家应该有所了解,经过记者采访了解,可以说有了一个大概的解释。然而,现实生活中,确实有一些看似真实的求职陷阱让人眼花缭乱,很多求职者都像小欧一样,缺乏警惕性,所以屡屡上当受骗。为此,记者收集了一些常见的“假招聘”花招,供求职者参考。 1、以招聘为名非法敛财:利用很多求职者求职心切的心理,交了定金后,就告诉他们招聘岗位已满,上班前不退钱。更隐蔽的费用还包括服装费、档案管理费、培训费等,这些其实应该是用人公司承担的费用。但求职者很少能通过后期的培训考核,即使通过,骗子也会利用各种恶劣的工作环境和要求,逼迫求职者放弃。2、以招聘为名窃取个人信息:在网络或其他媒体上发布诱人的招聘广告,诱骗求职者提供个人信息(如身份证号码或复印件、个人联系方式甚至银行账户等),进行非法活动。3、以招聘为名自我推销:租用摊位或张贴招聘信息,不停招人,就是借着招聘的名义做广告。 4、以招聘为名窃取劳动成果:一些小型广告公司或设计公司缺乏足够优秀的创意,单独聘请高级职员的成本又很高,于是就想招募新人来获取创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