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湖上初晴后雨:领略古诗意境,感受与古人的情感交流

类别:职场八卦 时间:2024-09-07 浏览:
苏轼这首《饮湖上初晴后雨》,表面写西湖美景,实为对失意的慰藉。一曲《饮湖上初晴后雨》,道尽所有失意者内心挣扎煎熬的心路历程。希望每一个暂时失意的人,都能如此片主创人员的祝福一般,内心永藏一轮皎洁的明月,阴霾散尽,云开月明。

天气晴时水色晶莹秀丽,雨后山色雾气弥漫,十分奇特。

如果把西湖比作西施,无论是淡妆还是浓妆,都是那么的美丽。

中国古诗词一向讲究意境,苏轼用寥寥数语就描述了西湖的美景和自由自在的生活。当时年少无知,在语文课上无法体会到这首诗背后的深刻含义,只记得那朗朗上口的语调和清新隽永的文字。俗话说“年少不知诗意,一读即知诗意”。古诗词的美,不在于华丽的文字,而在于当一幕幕场景交融的瞬间,默读过的那首诗会自动浮现在脑海中。某种意义上,可以说是与古人进行情感的交流与探讨。

2017年,中国合唱团推出了系列动画第四部作品《湖畔小酌,先晴后雨》,通过明代才子楼坚的故事,让我一窥这首诗背后的意境与深意。相较于之前作品中讲述“爱情”、“亲情”等沉重情感,《湖畔小酌,先晴后雨》着眼于“失意人生”,更贴合现代人的生活与处境。因此,一度在视频网站掀起热潮,评分甚至高达9.9分。

或许是对这部电影的期待太高了,所以第一次看的时候并没有太多的感受。相比于之前那些让我泪流满面的电影,这部电影所表达的情感确实有些平淡,甚至让我对这部电影的评分产生了怀疑。但在了解了电影的创作背景后,我又重新看了一遍,意外地发现这部电影有很多值得关注的地方。

当然,“给失意者以慰藉”是影片最明显的主题,也是大多数人解读这部动画电影时首先看到的东西。但如果说影片之所以如此感人,仅仅是因为击中了现代失意者内心最柔软的地方,那我并不完全赞同。

我个人认为,简单朴素的故事背后,真正吸引观众的,是影片背后的中华文化与历史。通过这部影片,观众可以窥见中华民族传统历史文化的冰山一角。更重要的是,主人公的经历可以投射到现实生活中,引起无数人的心理与情感的共鸣。

01.【科举文化】:正面展现科举场景,引发现代人共鸣

影片以失落的楼坚走在街头,与喧闹的人群格格不入的画面开场。随着剧情的推进,我们可以得知楼坚因为落榜而失意。当时,读书人落榜并不罕见。说起科举制度,始于隋朝,止于清朝。得益于这一制度,许多穷苦书生有机会步入仕途,改写人生。

科举制度虽然早在清朝就被废除,但它在中国浩瀚的历史长河中,仍然留下了不少遗迹和痕迹。它不仅激活了中国古代的人才制度,也为中国文坛源源不断地输送新鲜血液,成为后人窥视中国历史的重要窗口。清代小说家吴敬梓创作的讽刺科举小说《反进中举》也入选语文教科书,成为警示后人的典范。

在当今的文学创作中,一旦涉及到古代,科举几乎是绕不开的重要元素,包括中国合唱团推出的几部作品,无论是《相思》还是《游子吟》,里面的主人公无一不是靠着科举来摆脱困境的。不过,这些作品中,唯有《湖畔饮酒,先晴后雨》对科举作了正面的描写。

回归影片本身,楼健对于科举的回忆在影片中多次穿插:

寒冬深夜苦读的刻苦;考试前精神抖擞地走进考场;考试中认真答题的情景;监考老师尽职尽责地巡视考场;成绩公布后,考试不及格的失意与痛苦。抛开电影本身,楼健备考科举的过程,与如今现实生活中的考试十分相似。影片摘录了科举考试的一些经典场景和片段,不仅让观众一窥古代科举考试的情景,也让两者更加亲近。虽然科举制度早已废除,但这些关于考试的场景被投射到现实生活中,很容易引起每一个经历过科举的现代人的共鸣。楼健失意、受尽折磨的样子,让观众更有代入感,从而体会到他的心情和情绪。

02.【戏曲文化】:用南戏表达慰藉令人耳目一新

小曼是影片中的重要人物,在影片中以进士许雪沫的义女身份出场。为了安慰失意的楼坚,她唱了一首《风雪中吕蒙正破窑记》,希望借用歌中同样境遇的智者吕蒙正来激励楼坚。然而楼坚听到这首歌,心里却更加凄凉,独自在河边流泪。

刚看这部电影的时候,总觉得小曼这个角色在影片中格格不入,在一群文人当中显得有些格格不入,尤其是当大家吟诗之后她还自顾自地唱了一首歌的时候,更是让我感到格格不入。看完电影之后,我看了这部影片编剧的评论,对小曼这个角色有了更多的理解。原来在原著剧本和真实的历史中,小曼并不是一个养女,而是一个歌女。这样我就能理解小曼的很多行为了。

职场失意下一句_诗句职场失意怎么说_职场失意的诗句

当小曼用扇子遮住半张脸,露出灵动的双眼时,我的思绪一下子飘到了白居易,另一位失意文人哭泣的夜晚。这位“仍执琵琶半遮面”的歌者“曲未成已怀情,弦一音抑思”,她身上的忧伤与真情,即使过了千年,依然能打动我们的心。影片借小曼之口,用一首南歌安慰楼建,为直白的剧情增添了一抹色彩。南歌形式的安慰,将励志主题与民族特色浓郁的艺术形式完美地结合在一起,令人耳目一新。

03.【节日情怀】:大背景描绘凸显个体忧伤,增添文化底蕴

电影把故事设定在中秋之夜,在我看来,这不是巧合,也不是强行改编,而是暗藏玄机。其实,明清时期的乡试都在中秋前后举行,也就是说,在一些人欢庆中秋的同时,一些学子却会焦虑、忧郁、失落。楼健就是其中之一。这也是为什么中秋节那天,楼健会走在喧闹的街头,发呆,因为这一天别人的欢呼声让楼健感到更加孤独,去年落榜的记忆也更加深刻。

影片将中秋节的气氛刻画得十分细致:夜幕降临前,行人喧闹,华灯初上,小贩吆喝着对中秋节的期盼,喜气洋洋。影片用细节展现大局,热闹的节日氛围在开场3分钟便呈现得淋漓尽致。楼健心不在焉地走在街上,与周围环境格格不入,勾起了观众的好奇心,带观众走进了影片的世界。

随后,楼健在好友的劝说下登上了游轮。随着剧情的推进职场失意的诗句,夜幕降临,影片慢慢切换到长镜头,展现出中秋节月圆之夜的场景,华灯初上,彩灯璀璨。大背景的刻画,更加凸显了个体的凄凉,让人心生哀伤。

距离娄坚高考落榜,已经过去一年了。影片没有选择其他日子展开叙事,而是选择了中秋节这个非常有特色的中国传统节日。可以说别出心裁:首先,中秋节的背景遵循史实;其次,中秋节的喜庆氛围与娄坚失意的心情形成鲜明对比,让影片更加富有感染力;最后,中秋节这个传统节日对于中国人意义重大,展现中秋习俗又为影片增添了几分文化底蕴。

04. [古诗意境]:以诗抒怀,体现古人心胸与品格,激励后人

中秋佳节,文人聚首,自然要吟诗写对联。因为是中秋,影片中的人都会朗诵与秋月有关的诗句。在我看来,这一幕一定程度上刻画了中国古诗的精髓。古时候没有网络社交软件,不可能随时随地在网络平台上表达情感,文人表达情感最常见的方式就是通过诗歌来抒发志向。

正如舜在《尚书·尧典》中所说,

“诗表达人的志向,歌表达永恒的话语,声音遵循永恒,节奏与声音和谐。”

无论是写诗还是悼词,都不能凭空想象,而是依靠形象来承载情感。在这个月圆的中秋之夜,最能激发大家情感的形象,自然就是高悬在天空的明月。

宴席上的朋友率先吟诵长孙作孚的《何处愁处,覆山望秋月》,一幅冷月下荒凉边塞的画面自然浮现在脑海中;另一位朋友觉得前者太过悲凉,便吟诵张籍的《横吹曲辞·关山月》,“覆山望秋月明,山中行人马声声”,豪迈之情溢于言表。同样的“关山”与“秋月”,结合不同诗人的心情与意志,便能构造出不同的意境,赋予后人不同的情感体验,这就是诗歌的魅力所在。我国有着深厚的诗歌文化底蕴,诗歌犹如一面镜子,映照出无数诗人敏锐的感受力,也为后人提供了“以古观今,以史鉴古”的精神窗口。

05.【失望的人生】:学会坦然面对逆境,人生才会有新的可能。

影片所揭示的中国文化,绝不限于科举文化、戏曲文化、节庆文化、诗词文化等等。说完上述这些文化,我特别想说一下影片名字背后的故事:影片名字叫《湖上饮酒,先晴后雨》。如果只从字面上去理解:“湖上饮酒,先晴后雨”,短短几个字就能勾勒出一幅在烟雨中泛舟、饮酒吟诗的画面。

为了更好地呈现主题,编剧特意将“先晴后雨”的情况调整为“先雨后晴”,更符合大众对励志的理解。雨过之后,空气中弥漫的清新气息,犹如失意者空荡荡的心灵,舒畅而阳光。两者表达的寓意虽然截然相反,但传达的意境却是一样的,都鼓励后人在逆境中坦然面对现实,以清醒的心态重新出发。

苏轼的《饮湖先晴后雨》一诗,表面上描写了西湖的美景,其实是对自己失意心情的慰藉。当时苏轼的仕途并不顺遂,忧民之情又无可奈何,便寄情于山水之间,将自己的失意心情和忧国忧民之情藏于怡人的景色之下。心情虽然沉重,但写出来的诗却是欢快的。

俗话说,

“人生十件事中,八件都不是你所想要的。”

楼坚悲月,借白居易的“若非秋月春风夜,何必多想往事”表达内心的凄凉,话语中充满惆怅;苏轼则在雨中洒脱奔放,表达出“山中烟雨奇绝”的喜悦。“我们都是落难之人”,苏轼显然比楼坚豁达洒脱。最后在师友的劝慰下,楼坚逐渐放下戒备,重新找回了笑看人生的心境。同样的境遇,两人从失意到豁达,经历了同样痛苦挣扎的心路历程。所以,用苏轼的《饮湖上,先晴后雨》来表达楼坚意志的转变,实在是再合适不过了。

06.【现实意义】:以古知今,从古人的经验中体会人生哲理

楼坚通过《风雪吕蒙正窑》这首歌顿悟人生,顿悟人生。那么苏轼《湖畔饮酒先晴后雨》中才子楼坚的精神与故事,又能给银幕前的观众带来什么呢?基于电影剧情的发展,以及诗歌带给我的感悟,结合现实生活,我想谈谈电影带给我们关于工作和生活的一些启发与思考。

①谋事在人,成事在天。我们要学会尽力而为,其余的事交给上帝。

影片中,楼健听着小曼的歌声,泪洒江湖,回忆起自己刻苦学习的日子:每天熬夜学习,勤奋刻苦,但成绩却不理想,最后考上了大学,心情顿时难过起来职场失意的诗句,无法自拔。

楼健的抑郁状态,不正是当代年轻人失意的真实写照吗?人生难免会遇到不如意的事,小到考试不及格、职场失误,大到家庭不和、事业失败……客观看待人生,不可控因素太多,不可能永远满意。与其一直紧抓不放,不如卸下包袱,坦然面对。

正如泰戈尔所说,“世界用痛苦亲吻我,我则用歌声回应。”

我始终相信,追寻梦想的路,注定充满荆棘、风雨、泥泞。既然选择了远方,就只需披荆斩棘,历经风雨。人生没有标准答案,不是你努力了就一定成功。我们能做的,只是尽心尽力,不负青春;做好事,不忧未来。

②换个角度思考问题,你的生活也许会豁然开朗。

影片带给我最深的感受就是每个人看待事物的角度都不一样,看到的一切都取决于你的想法和状态。

同样的明月,有人看见苍凉,有人想到英雄;同样的湖水,有人回忆往事,有人欣赏美丽;同样的一件事,有人忧心忡忡,有人豁然开朗。从中,我也能感受到,如果太执着于内心的伤痛,很容易被一片树叶蒙蔽了双眼,看不到事情的真相,只能活在自己的小世界里。其实,无论是待人处事还是其他方面,学会换个角度思考问题,或许会让你的人生变得不一样。掀开遮住眼睛的树叶,看一看这个世界,人生自然就会显得宽广许多。

结论

只有坚守住自己内心的“奔马”,才能成就他人眼中的“淡然从容”。《湖边小酌晴天雨天》这首歌道出了所有失意人内心的挣扎与煎熬。希望每一个暂时失意的人,都能得到本片主创们的祝福,心中永远有一轮明月,阴霾散去云开月明。

相关推荐
客服服务热线
13485538018
工作时间:09:00-19:00
微信公众号
手机浏览

Copyright © 2012-2023 凤台人才网 版权所有 网站备案号: 鄂ICP备2025090247号-24

地址:安徽省凤台县经济开发区 EMAIL:qlwl@fox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