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政协委员蒋胜男建议监督 8 小时工作制执行,关注 35 岁职场危机

类别:职场八卦 时间:2024-07-23 浏览:
35岁正年富力强,本不应被边缘化“35岁不是劳动者能力开始降低,而是因为部分企业不遵守8小时工作制,超时工作等情况过度超支了劳动者的身体,进而被职场所抛弃。35岁正是年富力强的时候,不应该成为被边缘化的对象。

日前,全国政协委员江胜男“建议对8小时工作制实施情况进行监督”的提案成为微博热门话题,引发众多网友的讨论。

蒋胜男告诉红星新闻记者,她一直关注“35岁职业危机”等职场现象,今年两会期间她带来的提案中就有《关于加强劳动法保障劳动者休息权利和加强企事业单位实施八小时工作制监督管理的建议》。

“35岁并不是劳动者能力下降的年龄,35岁本该是人生的黄金时期,但有些企业让劳动者加班加点,透支身体,随后被职场抛弃。”蒋胜男建议,在加强对企事业单位八小时工作制执行情况监管的同时,也要鼓励在职学习职场35岁危机,为大龄劳动者提供更多的学习机会,使他们能够适应不断变化的工作环境;加强职业培训,提高劳动者的技能水平,增强就业竞争力。

照片来源:蒋胜男供图

再来聊聊“35岁职业危机”:

35岁正值人生黄金时期,不应被边缘化

作为创作过《芈月传》、《燕云台》等作品的知名作家、编剧,同时也是一名高校教师,蒋胜男此前曾担任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曾提出《关于缓解35岁职场恐惧症及修改报考国家公务员年龄限制的建议》,在成为全国政协委员后,她仍在关注“35岁职场危机”现象。

蒋胜男告诉红星新闻记者,有关部门一直高度关注前期提出的取消“35岁就业门槛”的提案,积极推动相关政策的制定和实施。同时,她也充分意识到,部分35岁左右的劳动者面临着“上有年迈父母,下有年幼子女”的现实困境,在加班加点工作的环境下,缺乏时间和精力进一步提升自身能力和技能。这确实是需要重视的问题。

40岁职场危机_职场35岁危机_国外35岁职场危机

“35岁并不是工人能力开始下滑的年龄,而是因为一些企业不坚持8小时工作制,加班等做法透支了工人的身体,他们随后被职场抛弃。要改变这种现状,必须从源头做起,改变一些企业的‘996’等加班做法。35岁正是人生最美好的时候,不应该被边缘化。”蒋胜男说。

蒋胜男告诉红星新闻职场35岁危机,除了以上提到的措施外,她认为还应鼓励在职学习,为大龄劳动者提供更多的学习机会,使他们能够适应不断变化的工作环境。同时,应加强职业培训,提高劳动者的技能水平,增强其就业竞争力。对于一些行业劳动力过剩的情况,可以将人力资源转移到其他行业,减少对原有行业的过度依赖。这些措施都可以提高就业质量,提高全社会劳动者素质。总之,在推动取消“35岁就业门槛”的同时,应积极采取各种措施,帮助这些劳动者实现自身发展,提升个人价值。

据ICphoto报道,“35岁职业危机”已成为热词

关于监督8小时工作制:

有些公司“让两个人做三个人的工作”

对于今年提出的“督促落实8小时工作制”的建议,蒋胜男表示,劳动法第41条规定:“用人单位由于生产经营需要,经与工会和劳动者协商后可以延长工作时间,一般每日不得超过1小时;因特殊原因需要延长工作时间的,在保障劳动者身体健康的条件下,延长的工作时间每日不得超过3小时,但是每月不得超过36小时。”

蒋胜男称,这原本是为了照顾企业非常规状态的特殊情况而给予的临时调整空间,但部分企业已将这种非常规加班限制常态化、下调。比如,部分企业员工每天工作12小时,每周工作6天。部分企业员工甚至晚上10点到12点才下班,而在唯一的休息日,可能还经常通过手机短信、办公软件、邮件等方式接收远程下发的工作任务,挤占了员工的休息时间。

红星新闻记者注意到,现在有些企业私下鼓励员工“用三个人的工资做四个人的活儿”,蒋胜男对此也有自己的观察,“从社会角度看,企业要求员工加班,意味着三个岗位只需要雇两个人,甚至更少的人。”

如何实行8小时工作制:

工人应提高维权意识,完善监督机制

蒋胜男在提案中提出,部分企业流行的“996”工作时间,短期内可能会加快节奏,但过度疲劳、“不休息地工作”必然导致自然规律的反噬。“过度加班、过度劳累,对社会各阶层的再生产周期、劳动者个体的生存发展,都有很大负面影响和危害。”

蒋胜男称,加班在一定程度上会导致岗位减少,岗位减少会让劳动者与雇主的议价能力进一步降低,他们不得不接受加班。

蒋胜男在建议中进一步表示,解决因加班导致的“没时间生孩子”“怕失业不敢生孩子”等问题,有助于提高生育率。

此前,在蒋胜男提出“建议监督落实8小时工作制”后,也有网友表示,现实中的诸多挫折会让这样的建议很难落实。有人指出,很多年轻人毕业后就业难,中年人又担心失业失去收入来源,所以即便公司要求加班,或者有所谓的“加班文化”,他们也不得不接受。

对此,蒋胜男告诉红星新闻记者,针对从业人员为了找工作放弃自身权利或者做出妥协的问题,首先要加强法制教育和宣传,增强劳动者法律意识和维权意识;其次要完善监督机制,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确保劳动力市场的公平稳定。

红星新闻记者付瑶、张彦良、实习生李一帆北京报道

相关推荐
客服服务热线
13485538018
工作时间:09:00-19:00
微信公众号
手机浏览

Copyright © 2012-2023 凤台人才网 版权所有 网站备案号: 鄂ICP备2025090247号-24

地址:安徽省凤台县经济开发区 EMAIL:qlwl@fox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