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说新语·孟嘉传》曾记载了这样一件事:“桓温问孟嘉:听音乐,丝不如竹,竹不如肉职场口才训练,为什么呢?孟嘉回答说:渐近自然。”于是我们知道古人欣赏音乐的经验,那就是“丝弦拨动的乐曲不如竹木奏出的乐曲,竹木奏出的乐曲不如人喉咙唱出的歌声。”这段话告诉我们,人的声音是世界上最美丽、最奇妙的声音。因此,我们不能忽视声音的运用,只有歌唱和口才最能体现声音的美和魅力。当今时代,信息量增大,信息流通加快,口头交流的机会增多,口头表达能力显得越来越重要。 在口才课的教学实践中,在与同学的交流中,我们发现,在口语表达能力方面,大约有10%的大学生比较好,20%~40%的大学生中等,剩下的大部分大学生,几乎都不能清晰地表达自己的想法。不难看出,当今的大学生,大部分都不愿意或者不敢在公众面前讲话,无论是在课堂上回答问题,还是在求职面试中,都经常思维拘谨,思路不清,犹豫不决,表达不清。这显然与当前社会的需求不相适应,也与我们培养实用型人才的教育宗旨相违背。为什么会这样呢?首先,从中国传统文化来看,自古以来我们就不重视表达和交流。孔子说:“慢言慢行”,俗话说:“病从口入,祸从口出。” 老子也有“邻国相见,鸡犬之声相闻,人至老死,不相往来”的思想。
“人不美言,美人不言”、“沉默是金”等传统观念仍然渗透在不少学生的心中,使人们表现得含蓄、谦虚,以至于即使面对自己不善言辞的事实,也有充分的理由为自己开脱。随着时代的进步,“祸从口出”这句古话不再被人们奉为神明,“君子宜慢言快行”的观点也逐渐被人们抛弃。现在需要的是能做、能说、能配合的实用人才。各位读者,你想把自己的思想感情表达得淋漓尽致吗?你想在事业发展的道路上争取机遇、取得成功吗?你想尽力说服对方,希望得到他的真诚帮助吗?那么你必须了解语言运用的奥秘,必须进行口才的基本训练,提高自己的口才水平。 同时还要懂得演讲的技巧和技巧,语言交流的规则和规律。没有口才,就好比鸟儿失去了翅膀,不能在天空中自由飞翔。无数事实证明,口才可以起到团结人心、鼓舞士气、调和情绪、提高境界、促进生活和工作成功的作用。所以,凡是精神积极向上、有理想有抱负、不想虚度青春年华的人,都应该学习口才,加强自己的表达能力。当代大学生应该口才好,如果还口齿不清,在信息高度发达、交流质量高的社会中,我们将很难立足。对于大学生来说,口语表达能力的好坏,直接影响到他们的就业前途。
因此,大学生除了学习知识技能外,还需要培养良好的口才,这不仅是生活的需要,也是求职的优势。放眼大学校园,有不少优秀人士活跃在团委、学生会、电台或班级。大学生是21世纪的主人,未来服务社会,做管理、培训、销售、律师、记者、教师……无论从事什么工作,没有口才,都只能事倍功半。如今,口才作为一项关键的职业能力,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口才训练课作为高校重要的基础素质课,越来越受到学校的重视和学生的追捧。为此,来自川渝7所高校有着共同志向的8位教师共同编著了《通用口才训练课》,他们大多有多年的口才训练课教学经验。 无论是在口才的基本理论还是基本技巧上,都不乏编者们的独到见解。全书由知名学者管彤主编,提出编写方向、思路,确定编写提纲、格式,并完成书稿。各章分工如下:前言、第一章、第四章由四川长江职业学院管彤(高级就业辅导员)撰写;第二章由重庆潼南师范专科学校谢华(副教授)撰写;第三章由四川旅游学院何红(副教授)撰写;第五章由重庆城市管理职业学院熊发平(讲师)撰写;第六章由重庆房地产职业学院张海英(教授)撰写;第七章由西华师范大学陈茜(副教授)撰写;第八章由成都文理学院袁倩(讲师)撰写。

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硕士生许萌萌审校了部分稿件。制作PPT分工如下:第1章、第3章由四川旅游学院何红(副教授)完成;第5章由重庆城市管理职业学院熊发平(讲师)完成;第4章、第6章由四川长江职业学院程春芳(助教)完成;第2章、第7章由西华师范大学陈倩(副教授)完成;第8章由成都文理学院袁倩(讲师)完成。陈倩提供模板。本书力求做到和突出以下几点。第一,科学性。 编写时,我们注意吸收近年来国内外最前沿的口才理论研究成果和先进的教育理念,结合编者多年的口才教学与改革经验,在教材编写体例和内容体系上做了周密的安排和一定的创新。在体例上,全书分为四个训练模块,基本涵盖了大学生在社会活动中所需的基本口才训练内容;在内容体系上,以切实提高大学生口语表达能力为目标,遵循口才训练的基本规律,由易到难,循序渐进,从普通话发音训练到一般口才训练。我们为每一章设计了“本章核心内容”和“训练目标与要求”,每节又由“教学案例介绍”、“本节知识点”和“课内实训”三大板块组成,形成了比较完整、合理的训练体系。二是人性化。 演讲、朗诵、辩论、沟通、推销,不仅是口才的综合运用,更是当代青少年重要的人文素养,成为现代人求职、职业发展必备的重要能力。
我国的教育太细太早职场口才训练,急于培养有用的人才,忽视了人的精神世界的丰富。加之以讲授为主,内化不足。因此,培养出来的学生虽然有一定的知识、技术或技能,但往往知识面狭窄,能力畸形,缺乏深厚的素养,特别是现代人的综合素养和人文素养。为了弥补应试教育带来的人文性的缺失,教材选取的“教学案例介绍”、“案例欣赏”、“案例分析”等内容,大多蕴含着丰富的人文资源,可以潜移默化地对大学生进行有效的人文教育。第三,趣味性。本书注重思想性和趣味性,充分体现了知识性和欣赏性。趣味性是一个艺术范畴,趣味服务于思想性,可以增强教学效果;思想性决定趣味性,引领教学避免庸俗。本书采用案例教学,每节教学案例的介绍,注重激发学习兴趣; 知识点讲解力求简明实用,重点介绍口才的基本原理和技巧,而且几乎每一个知识点都配有经典有趣的案例。大量生动的例子不仅增强了课程的趣味性,而且有利于大学生模仿、借鉴,有利于锻炼口才,增强学习兴趣,培养学习能力,提高学习效果。第四,实践训练。英国教育家夏洛特·梅森在《教育是一种训练》一书中指出:“教育是一种训练,无论是思维习惯,还是行为习惯,都必须经过系统的训练,必须有目的地去培养。”

《课堂实训》包含了朗读训练、案例讨论、情景应对、角色扮演等多种训练方式,一是通过丰富多样的单项口语技能训练,使学生快速将口才知识转化为口才技能;二是便于教师在课堂上授课。我们希望通过通用口才的训练,使大学生在辩论中机智敏捷、在演讲中富有表现力、在交往中舌尖飘香。亲爱的大学生,今天你们是桃李芬芳,明天你们将是祖国的栋梁。我们非常希望本书能给同学们插上飞翔的翅膀,让他们努力搏击风雨、笑看世界,创造事业的辉煌,收获人生的诗意。也许我们的努力还不够,也许我们的探索和研究还不够,所以可能在很多方面会有疏漏甚至错误,但我们愿意虚心接受大学生和社会读者、教师同事、有关专家的批评和建议。 相信在大家的帮助下,我们一定会在以后的修改中取得更大的成绩来回报大家。请将你的意见反馈至530025485@qq.com,谢谢!编辑 2017年2月
更多 >